大白伞盖佛母之威力3

师兄问(后简称“问”): ……(录音听不清)

师父答(后简称“答”):譬喻大白伞盖咒,刚才已经说过了,五一,一五,虽然将咒语分开有五种功用,犹如大海,分出五杯水,装入五种不同的器皿里,一个装入杯子里,一个装入花瓶里,一个装入碗里,一个装入胶管里,一个装入铁器里,对应不同根器的人喜欢用不同的的器皿饮水一样,但所喝的水是一样的,本性是一样的,意思就是说五个咒的功能是相通的,只不过它也有不同的特别功用。例如,念金刚忿怒降魔咒可否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当然可以啦,已经共通了,所以用任何一个大白伞盖咒,都可以令你解脱生死,但不同的咒也有它的特别功用,犹如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个别分科一样,做好他的专长。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你在解脱和修持这条漫长道路中,会有病苦和魔侵的啊,这又用什么办法呢?所以这些咒就是给你交替使用的,佛陀一早就知道了,并不是说你就念一条咒,一下子就能顺利往生,然后就解脱了。所以不同的病就要用不同的药和方法对治。懂吗?

问:但是呢,开始念的四句,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那么我以前造了因,所以我现在病 ……)

答:这个问题并不是关乎大白伞盖咒,而是关于怎么样消灭我们的恶业,业不是灭不到的,本性是空的,为什么呢?你刚才说的很对,假设我们已经有这个病了,是无法灭除的,如果你修持大白伞盖咒,就可以减轻痛苦,缩短时间,但你还是要承受病苦,法力并不会违背因果,宇宙的法则不会跟因果冲突,而你在还没有承受果报之前,念咒就能灭除。例如当你造了恶因,还没发出病来,做到防范于未然,修持大白伞盖咒,就可以灭除此恶业和痛苦了。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做的是定业,那么任何咒都是灭除不了的,真正的病苦和业果,我们受完了,就解脱了,但是我们凡夫觉得我们背了债,让我们还债很辛苦,所以问佛陀有没办法帮忙摊还,一次不用还太多,这些法就是帮我们摊还,还舒服点、轻点,不阻碍我们的菩提慧命,如果苦难一下子都压迫在你身上,就无法修行了例如地狱道太苦和天道太快乐都是无法修行的,唯有人道苦乐参半才能修行,因此未结果的业可以灭,已结果的业可以减轻,并将时间缩短。

虽然往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但《华严经》还有一首偈是罪性本空由心造,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我们的罪是在心里面的,但如果我们心都空了,豁然空寂了,跟宇宙本体是一样的,何来罪过呢?这是《华严经》和空性的境界,根本罪和业都是虚幻的,然而我们凡夫有身体就认为实有业和罪的,犹如我们身体会有尘埃布上去,但如果本来无一物的话,又怎么会有尘埃呢?这样说能回答你的问题吗?

问:定业是一定要受的?是不是有些业是不用受报的?

答:业可以分为定业和不定业,定业除了恶因造业这种负面的,还有正面的,例如还有善事、不善不恶事,所以就有三种不同性质的报应。如果你做一种恶事很轻微,只要刻意、努力忏悔就能消灭,这就是不定业。如果你今生、前生从事杀生、屠宰行业,杀业积很厚,根据佛眼、法眼来看,根据因果,那么你一定会受此恶报,但实际上定业是相对于不定业来说的,有什么是不能空的呢?当你发大心、大愿的时候,就能将定业扭转了,定业只是相对不定业来说的,所以世界上是没有一个业是一定让你受报的,只不过凡夫做恶事,被恶事制裁我们的心,觉得我们身心存在,这才会出现罪业,但我们能有像六祖的根器,心是空的,能够立刻见性成佛的话,那么罪又怎么会在存在于我们的心呢?而我们往往没有大师的境界,心中镜沾尘,就要去分析,一有罪就要去分析,这就显然是有修持的境界不相同。

问: ……)

答:大白伞盖佛母咒主要的功用就是退魔,去除心魔和外魔,心魔就是我们烦恼,外魔有好多种性质,大白伞盖佛母早已成佛,所以修持大白伞盖佛母咒》的功德,就可以达到佛的空性和般若的境界,所以修持大白伞盖佛母的咒到无心的境界,就可以成佛。就像你刚才说的,咒是“有”的,没有到“空”,我们是借助修持这个咒,到达“空”的境界,所以只是修大白伞盖佛母咒是还不能解脱的,是要修到能放下这个咒才能解脱,金刚经也说过此事。

问:……)

答:我没有去过喜马拉雅山,根据《楞严经》中所说的镜坛,其中雪山的白牦牛,只喝雪山的雪水,很清净,所以排出来的粪便一点臭味都没有,古时印度是缺乏物质的,所以用白牦牛的粪便起坛,构成有相坛城的条件。

问:……)

答:这里不是互相违背,秘密在于譬如莲花生大士修法的时候用牛肉和酒,当你供养上师的时候,此功德可以加持牛肉和酒变成甘露,将此分给受持灌顶的众生。如果是吃肉的人,由于他心里还执着这是肉,所以他吃的仍然是肉,当上师加持超度此人的心后,他吃起来就不是肉,有些护法是喜欢吃肉的,所以上师开方便,就用这些物质供养护法。犹如起楞严坛的时候,用到动物性质的物品,经过加持力,就可以转化成甘露了,因为当时西藏或印度一带的地方,植物缺乏,什么原料都没有,人们也贫穷,做不出什么东西出来,不是喝羊奶就是喝牛奶,所以佛陀就用现成的物质,作为起坛的材料,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东西。

问:雪山就是喜马拉雅山?

答:喜马拉雅山一也有很多雪山,重点是要说明在那个地方生长的牛只。那我们现在修楞严法不可能拉一只牛来吧?故意要用它那些东西,没理由嘛)没有违背(不吃肉的原则),是我们心法的问题,佛陀所说连牛的皮肉都不可以使用,变成皮鞋、皮带,所以用在修法上是特别的意思就不同了,在密宗上就是说有密意了。

问:……)

答:佛菩萨是唯除命终,阴有遗付,并不是说泄露了身份,就会往生或损害慧命。

我参加法会,基本没有听说过哪个上师自己说自己是佛菩萨转世,一般都是别人说他是某位佛菩萨转世,有可能是因为某些人认为他是修观音法,行为很慈悲,很像观音的化身一样,所以号称他是观音化身,但实际上未必他就是那个佛菩萨化身的。如果是上师自称是佛菩萨,实际上是想名闻利养,博取名利地位。

其实关键问题并非你是否佛菩萨,而是你教的法,众生是否受用得到,如果众生牙痛、胃痛等病痛,你都救不了他,那你是佛菩萨也徒然。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经也表明,如果上师经常强调“我”,打着佛菩萨的招牌,那就要小心,但如果是跟他的弟子,稍微提示一些,以增强弟子的信心,那就会有,例如宗喀巴大师。那如果某位上师一上坛,就说我是观世音菩萨,那你也会怕了他啦

问:传记呢?

答:传记是别人帮他写的。站在他弟子的角度,称赞他的上师如观音一样,出传记后,某些人信受上师的德行是好的,那也算是带动众生善性的一面如果上师行为不好,弟子夸赞他是佛菩萨化身,那他们就会一起跌入大地狱,所以也要看上师的实际德行。魔就会经常出传记,说我是谁,“我”字出现很频繁。

问:……)

答:其实我们不必执着于八万四千、八万、阿僧祇劫、恒河沙数等数字,这是印度古时的算法,们都是虚数,想表达的是非常长远的时间,这个就是楞严经的妙用,一切事究竟坚固,所有大定最后都通向楞严大定,不会被所有外魔和心魔所破,佛经有记载很多三昧,例如子奋迅三昧、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海印三昧,每个三昧,都有其不同的性质、功用,但这些三昧最后都会通向首楞严三昧,犹如一切大定都通向楞严大定。

如果有人有福报修到此定,那他何止是罗汉,甚至于相等于佛和菩萨,一下超越无限大劫的生死,都是因为楞严咒的功德力用。

问:……)

答:《大般涅盘经》所提到,须跋陀是有宿世善根、福德及因缘具足,佛陀在涅槃前最后的时机里,为了度化他,而接受他的供养,并不是就差他的一餐饭,关键是时间很重要,须跋陀的供养很重要,所以涅槃前要度化他,并非有很特别的意思。

问:……)

答:释迦佛在涅槃前,曾经咐嘱十六位大阿罗汉,常住世间每个空间肉身不灭。根据弥勒三经,特别是《弥勒大成佛经》,迦叶尊者在鸡足山捧住袈裟,等待弥勒佛下生后,出禅定,展现佛法神变,并且在空中身躯变大,演说释迦佛的三藏十二部经,再将金缕袈裟传授给弥勒佛。

问:为什么罗汉要入灭?

答:佛陀入灭后,十六罗汉承受释迦佛的法,入灭的因缘就是到了适当因缘就需要入灭。还有一个特别的意思是,在王舍城七叶窟第一次集结经典,迦叶尊者用神通召唤有六通的阿罗汉,当时有些罗汉是没有肉身的,而阿难尊者当时还未证果,但他也用神通汇聚十方罗汉,可能是来自四大部洲、星球,为了佛法在人间留传,不要再失去。你问了好多经王的名字,好厉害,一听到这些经名,就好燃、好开心还有没问题现在还很早

问:师,我想问一下,地藏经经常有说,皈依地藏菩萨,那我们如何才能皈依地藏菩萨呢?

答:心奔诚投之皈依。现在我们一般人只能有心皈依,例如我们顶礼,那就只是一个躯壳,我们一定要心皈依,将我们的精神、真心交付给地藏王菩萨,跟着他的路来走,就是真正的皈依。

皈依佛法僧,有分内在形象的皈依,事皈依,就是在僧前受三皈依,理皈依,就是将你身心,完全诚投给佛菩萨,将密宗所说的三业清净去交付给佛菩萨,身体、语言、意念完全供养、奉献给佛菩萨,并且按照他的精神去做,就谓之真正的三皈依,真正的理体三宝。

心才是内在最重要的东西,万法唯心,这才是能够得到理体三宝皈依,你得到外在三宝,事相上的,仪轨上来说,是皈依的一个仪式,所以现在很多法师的皈依是一次性完成很多信众的仪轨的,时间太赶,根本没有时间解释这些给你们听,所以心不能诚投,也只有得到仪式,未必会得到三皈依的戒,但也会种下菩提种子。换一个角度说,就算你当时很虔诚皈依,能够得到这个戒体,也不代表你以后修持不会破戒,勇猛心已发,但要长远慢慢一步步来做,保持你的戒体不要失去。

三皈依也是戒体来的,是三宝戒,也有善神来守护你,破戒的话,善神就离开,戒体一失,天魔就会来侵害你,所以皈依佛法僧外,不皈依天魔外道邪众,不皈依外道典籍,不皈依外道一切说法邪师,就是得戒后,很清,不要将你们的心污染,交给邪法、邪众。理体三宝,这个“理”是宇宙真理,是你真真正正诚心诚投,皈依佛法僧或皈依某个菩萨,所产生出来的清戒体。

我们普通人未能做到那么深层次,只有一个外在形象去做。例如你忏悔后,还会再做坏事,是不名为真忏悔,真正的忏悔,是你以前做的坏事,将来不要再做才行,大悲忏完成后,又再杀生、饮酒、食肉、谋害他人,那这没用的,不是真忏悔,皈依三宝,不代表以后不会走岔路,所以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领受了三皈依这个戒体,就不要让破损,很重要。我们现在领受三皈依,好像流水式,根本没办法了解其中的真义,做太快了。三皈依之前的一天,法师要完全解释清楚,第二天才做皈依,你受的心就会清楚一些,不会出现你不明白,以后行差错。速度时代,什么都要快,快餐,这也是个流弊。

问:什么叫天魔?

答:佛教里,天者,天上界的意思,魔王的福德比帝释天还大,在欲界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魔宫里,帝释天只是欲界的第四天。

魔是有很多种的,天魔,狭义来说是指住在天上的魔,广义来说,包括天魔、地魔、人魔、龙魔、阿修罗魔等每个空间的众生都可以成魔,佛经是指一切损害佛法的魔。

问:(……)

答:这个问题要问我们自己,我们为何会有贪嗔痴慢疑阻止我们修行佛法?魔就是发现我们人类内心有贪嗔痴慢疑,以此利用来阻止我们继续修行佛法。另外是问下你旁边小胖师兄,说到五湖水月印禅心,当你发愿修行的时候,犹如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打座的时候,禅定放光,惊动魔宫,魔王很恐惧,所以想知道谁在成道,就要下来骚扰一下就犹如我们人在禅定修持的时候,就会发光,这些光会吸引魔聚集,但他不敢攻击我们,我们的禅定力会提醒他们:你这个绿色衣服的家伙在修道,这次没机会攻击,下一次就要破坏你。你一学佛法,就等于插旗出来,跟魔作对,其实真正需要降服的是你的心魔,如果心是空的,一切外在的魔境都不能攻击到你。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是见惑。此类所知障和烦恼障,如见惑和思惑等相交就让你解脱不了生死,罗汉的四果要断除思惑五十五品和一百二十六品,是唯识宗、法相宗或小乘宗派所说的不同,三界分别,我们有不同的品数,要破除这些惑障,要分证阿罗汉的四果,就要修持禅定,解脱生死。

问:见惑是什么?

答:见惑就是见解上的迷惑错误。比如我们不明白佛理,无明产生愚痴,引起邪见。

身见又名为萨耶见,就是你执着色受想行识,五蕴假合之身以为实有,不觉得它是空的,就是见惑了;边见就是中道两边的见解,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永远消失,灵魂不会再轮回第二种是常见,认为人死后再为人,猪死后再为猪,猫死后再为猫,时常执着轮回是一种本体反复;第种邪见,指对于事、理迷惑而生起的障碍;第种见取见,指执着不正确的见解,别人灌输或自己内心怀疑的;第种戒禁取见,指虽然你是修佛的,但是有些戒律你误会了意思,而做错了,或者你受持其他宗教不正确的邪戒,以为能得到解脱。解脱生死是由修学戒定慧三无漏学破除贪嗔痴三毒才行的,第一条就是戒,如果你执着错误的见解,以为是真的见解,你这样来修持禅定就会着魔。

四种清净明诲说很清楚,戒是修持的根基,五种见惑大阿哥,能够统摄很多邪见,产生很多枝叶出来,弥漫整个森林,所以罗汉是要破除见惑、烦恼思惑这两种交织。例如由于你贪心,内在的思惑起贪,起烦恼,令到你想某些害人的邪见,见惑和思惑交织,就不能解脱生死了,思惑和见惑是有动有静,根性有快有慢,所以在唯识宗上分非常清楚、详细、鲜明,每个惑的性质、品数,修持什么果位,要断除多少品。

问:(……)

答:如果我们有很高的智慧,我们就不用破,譬如如来。如果我们信佛后,最重要是发大愿心修持佛法,推动你走向大道,付诸行动修持释迦佛正脉的佛法,就能断除思惑和见惑。

问:大愿是什么?

答:大愿有通愿和别愿之分,通愿是十方三世如来的通愿,就是救助十方三世一切苦,自己才成佛,即地藏王菩萨精神,也如四弘誓愿;别愿是每个佛,每个修行人不同的愿望,例如如来的十二大愿,文殊师利菩萨十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每个、每个愿不同,成就不同的无上功德。

问:思惑是什么?

答:思惑就是你的烦恼障,即贪嗔痴慢疑。

嗔恨心,包括恚心,自己内心产生的烦恼,嗔是对外的,虽无破犯,亦无可憎,为何你会讨厌这个人呢?怎么会对外界发脾气呢?有时候情绪内在波动,佛陀的慧眼看到我们的心态很清楚,知道我们内在情绪波动而影响你修行;痴,愚痴无明,前生不积福,今生无机会了解真理、修习佛法慢就是魔心,轻慢众生的心疑心就是对正确见解不去守持,对于邪见解,反而执着去守持,对正法怀疑,对邪法不怀疑,你看芸芸众生有多少人入了邪教?你跟他说正教,他都不相信,这些心、这些邪见,谓之思惑,思想上的迷惑错乱,令我们不能解脱生死。

问:思惑这种根本烦恼是贪嗔痴?

答:我们根本烦恼,根据佛经上说叫做无明,由无明衍生出来这些烦恼,如果断了思惑和见惑,还要破无明,但这已经是超越罗汉的阶段了,已经到达十地菩萨的阶段了。

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由第四十一个阶位开始,由初地欢喜地开始到法云地,就是在断除无明,破一分无明,显一分佛菩萨的法,意思是超越罗汉的阶位,断除见思惑,就能超越三界生死,然后进入菩萨位,登上初地—欢喜地。

在前面四十个阶位,都是罗汉、凡夫的修持,如果发大心,就能一下跳到大乘菩萨的初地果位,已经跟见思惑无关了,剩余无明,无明也分很多种、很多级,断初地无明、二地无明和三地无明不一样,每一地断除无明所得到的功德就是“地”的名字,一直到等觉菩萨,即一生补处菩萨,剩下一分无明,即元品无明,就是第一个让我们堕入生死苦海的无明,破此无明,就登上最后一个阶位—妙觉菩萨即佛陀,才是真真正正是圣人。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明白宇宙的真理、终极实相,被烦恼迷惑,就是无明。十二因缘中,佛陀已经讲很清楚,最根本就是无明,因缘果,因生故果生,如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以此顺序称为流转门,逆行称为还灭门,即是把无明破除,属罗汉以上修为,在此过程中,发大心,即可登菩萨位。

问:吃肉的人发大心可以解脱生死吗?

答:吃肉的人?哇!你很熟悉《楞严经》啦!吃肉的人,不守戒,却修习佛法、禅定,即为大罗刹,命终堕生死苦海,不能解脱生死,无有是处。大罗刹嗜血,喜欢吃婴儿、胎盘、吸孕妇的血。

问:(……)

答:佛陀明明白白说很清楚了,至于做还是不做,就看众生自己了,是否帮助地藏王菩萨分担重负,由自己来决定。

问:(……)

答:发了大愿后,却做成虾饺(其他的坏事),即为大妄语,欺骗佛菩萨。还有没问题现在还很早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