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呢,其实大家都收到通讯,今晚我们的讲题就叫做十大弟子目犍连,因为盂兰节是介绍目犍连尊者对于他自己尽孝道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我定的题目叫十大弟子目犍连,是关于目犍连尊者的小小事迹,但是,其实我就打算每年都在盂兰节里面呢,很简单地解释一下这部佛门里面其中一部孝经,就是《佛说盂兰盆经》。
那么,大家看一下这个经题这里,这个不是“孟”字,有些人读孟兰节,在街上我听到有些人读孟兰节,这个孟字同盂字有没有分别呢,知不知道啊?是的,如果“孟”字上面是“子”字,盂兰节呢“盂”上面是个于。分不分得清呀?如果我们信了佛,皈依了三宝,不要读孟兰节,让人笑你哦,还是佛教徒。“孟”兰节,记得读回盂兰节啦。但有时,这些经文有遗漏,好时候好容易写成孟字,因为印经文那些老板,他们不太清楚佛经,所以我们印盂兰经的时候要校对清楚一下这个字。
那么其实,先讲一点题外话,我就不押到后面讲,一次讲完这经文,一会我们要吃饭,要空出一点时间,有没有啊?先前做了荟供以后,我们有没有粥啊,有没有饼啊?没有吗?没有。没有那我就慢慢来呀,有我就要“叮铃哐啷”了。不像上一次好紧张好快。那么其实我今晚好想讲清楚一件事,盂兰节究竟同佛教有什么关系?或者是鬼节,大家俗称的鬼节,其实我们多多少少有点混淆了鬼节同盂兰节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其实佛教里面,根据佛经记载呢,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是没有鬼节的,我就没有看过佛经记载有鬼节,但是看一些祖师的笔记,还有坊间很多人相传,七月是鬼门关大开,究竟有没有一件这种事呢?我今晚就向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相信你会很有兴趣。
那么我们先讲佛教真正的节日盂兰节,为什么要叫做盂兰呢?盂兰的意思是译音来的,梵音就叫做Ullambana,简称为盂兰,我们中国的汉文,即是译作我们中国的汉字,解释为“解倒悬”。“倒悬”是什么意思呢?“盂兰”是一个音,意思就是“解倒悬”,比如将我们来假设将一个人头向下,脚向上,将他倒吊,永远将他倒吊,这血是不是就往下行啊?慢慢慢慢他可能会死亡,血逆转了,所以这种痛苦是没有办法用我们的说话语言表达到出来的。所以,佛陀就用“盂兰”这个譬喻形容词,形容饿鬼道的痛苦。因为《盂兰经》,是目连尊者救度他堕落饿鬼道的妈妈,纪念他妈妈、报父母恩德的节日的,所以盂兰的意思解释为救度饿鬼之苦。这个饿鬼之苦,犹如将一个人倒悬,譬如头向下脚向上好痛苦,你来感受下,自己俯卧撑,我们来试一下倒立,倒立半个钟头行不行?一个钟头两个钟头好辛苦。但是饿鬼的痛苦呢,我们可以讲这个比喻,犹如这么痛苦,所以称为盂兰,Ullambana就拿前面的那个音,解释为“解倒悬”,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其实佛教真正讲的盂兰节是旧历七月十五,不是七月十四,那么民间相传的七月十四是什么节啊?好怕啊,一讲到这个,是不是啊,谈鬼色变哦,讲到鬼你好怕啊,七月十四是鬼节,但佛经里面记载,就是没有鬼节的,正式只有盂兰节。早先我已经讲过,相传呢,我看祖师的笔记,或者听好多老人家讲,我们七月十四是鬼节,是烧衣,甚至整个月都是烧衣,祭这些孤魂饿鬼,那些游魂野鬼。那么佛陀没讲过,是不是就没这件事呢?那么可以讲一些祖师笔记给大家听。
这些祖师曾经描述过,因为好多祖师曾经修道证果,得到神通力,由于目犍连尊者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神通第一。释迦牟尼佛有十个大弟子,其中各个弟子都各有专长,目犍连尊者就是神通第一。那么那些祖师,有些祖师修行有道力,证得到神通之后,他们曾经进到饿鬼道看过。我们六道轮回里面,天、人、阿修罗、旁生、饿鬼、地狱。在鬼的法界里面,听讲原来有个平民区的。这个平民区呢,(好开心呀,有些师兄笑,听到平民区就知道什么事),一听到平民区,就好像我们人世间阳界的生活这样。只不过他们的生活好简朴,没有我们这么多的物质的。一样好像我们人类有生意做,但他们的贸易是好简单的,那些档口是很简单的,人的往来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就不像我们有这么多的机心,衣着也很朴素,买卖那些贸易也有货币,可能就是我们烧给他们的那些货币,这就是鬼道里面平民区的空间。
因为佛陀讲过六道轮回,鬼有好多类的,这一类的鬼就是不善不恶的鬼,不升不沉的鬼,在鬼道里面就好像过着人间、人世的生活,不过在物质上就没有这么高的享受。只不过他们同人界有什么不同呢?就是没有肉体,他们只是一个灵身,一个虚体,犹如我们死后生前四十九日这个中阴身一样。所以根据这些祖师记载,的确有这些地方,鬼道有这个空间,另外我们在人世间里面见到的那些鬼呢,那些鬼就是浮游灵,浮游在我们人类空间里面,他们在我们人间每一个场所。
但是我们中国人时常误会人死后就会做鬼,是不是?我们信了佛知道就知道不是的,人死了之后只有六分之一的机会做鬼,因为我们六道轮回的嘛。如果再加上,我们修道成佛,佛菩萨、缘觉、声闻,声闻最高的果位是阿罗汉,缘觉最高的果位是辟支迦佛,这样我们加上六道,加四圣六凡,十法界来讲,我们死了之后做鬼其实只有十分之一的机会。如果你是一个修行人,你修行未必一定成功的,可能会失败的,那么不修行的人里面,有六分之一的机会可以做鬼,所以大家今晚明白这个概念之后呢,我们信佛要有基础的佛教知识,就不要被人笑话,人死后做鬼只有六分之一的机会做鬼。
传说鬼门关大开,我想解释下,相传祖师所见到的鬼道平民区,在七月放假,然后因为我们死了之后有机会做鬼,我们亲属沦落到鬼道之后,他们在这个平民区的地方其实他没有肉体,但同我们人世仍然有关系,他仍然没有解脱生死,他还有执着,虽然已经死了,但他都会挂念我们人世的亲属,所以过时过节,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十五想起这个月饼啊,我们一起同家人吃月饼中秋赏月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虽然他过世了,但他都会眷恋阳世的亲人,所以七月这个月旧历阴历呢,这些平民区鬼道的众生,就会来到我们人界去探访我们阳世的眷属。不过他来探你的时候你未必会知,因为你可能没有这么高的感应或者神通力知道他来,但是这些祖师讲过,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些事存在。所以可能有这些思想开始流传,我们阳世间的人,就有拜,就有祭祀,希望这些亲眷来探我们,我们和他们阴阳相隔,用一些物质表达我们思念亲属之情,就可能,我们就用些东西拜祭,烧一些金银衣纸啊,拿一下其他的东西来拜祭啊。
拜完之后有一件事是最不好的,今晚我们要讲这些事,又说我又要讲吃肉这件事了,不要呀。因为我们佛教徒就算拜祭呢,尽量不要拿肉去拜。因为拿肉去拜,我们平时供佛或者佛菩萨呢,好容易吸引血食的鬼神。那么你们又来问我了,现在幻变给鬼神吃,和吸引那些鬼神又有什么分别呢?如果拜斋或者拜祭的时候。但是我们发乎一点慈悲心,做什么都是一切用素食呢,就可以培养你们的慈悲心,但是吃不吃得到,就是其中另外一个问题。那么他们究竟能不能吃到呢,我可以讲给你听,其实他们是吃到的,不过他们吃不是用口去吃,如果你是拿的鸡鸭鹅猪,在街边拜祭,(……),有个小朋友,偷肉吃,没见着的话,如果忽然一下不见,就好恐怖。那些灵体吸收你拜祭的精华就是用他们的嗅觉,好像用我们的鼻子,去将食物的精华吸收出来,用他们的嗅觉,闻哦,所以的确你拜祭的时候,对他们是有好处,如果你用肉拜,鬼就会吃肉,你用素食拜,鬼也未必会吃,因为他生前习惯吃肉。但是我们本着佛教徒的慈悲心,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节日都用素食,最为适当,不要杀生,这一点是最重要。
这些都是民间的流传,流传到现在,那么我们佛教徒怎么面对呢?我要讲点方法给你们听,怎么面对?用素食。拜与不拜呢?我自己念念,我都不拜的,我怎么会拜?不拜的。我们以佛菩萨为最高的模范、最高的榜样,我们尊敬鬼神但是不拜他,不以他为最高的模范,但是我们都不可以否定他的存在。
那么至于你说烧金银衣纸有没有用呢?根据祖师大德讲,的确你烧给他的时候,可能通过你的心念会传送给鬼道的众生,他们收到以后,就由精神幻化变为需要的物质。未必你烧一个洋楼就有一个洋楼、未必烧一个车就有一个车的,随着你的心意传送,可能收到是他的心念所幻化出来的物质,的确可以做得到。但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来讲,我建议你,如果你要烧的话,我就希望你,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佛教徒,他们好难改这个习惯,因为你要他不烧,他年年都烧的,什么节都烧的,但是我都希望你们不要用肉,首先这个条件。第二,最好你烧的时候加持佛菩萨的真言,念咒或者念佛号的时候,由佛菩萨的真言加持到这些纸里面,到你的亲人或者其他眷属收到的时候,就会得到这个加持,是你的一点心,一点报孝的诚心,所以你烧也都未尝不可,但是我希望你念佛去烧。比起其他人,怎么讲呢?其他人是随做,就是人做我做,来得有意义得多,同时这个功效就比较有成效,收到成效,这就是我的建议了,你在盂兰节,如果你要烧东西的话,你要拜祭的话这样烧。
那么我们清楚一件事,七月十四和佛教没有什么严格的关系?民间俗称的鬼节,真正的佛教就是七月十五盂兰节:报恩的节日。明不明白呀?
那么我们现在开始解说这个经文《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这部经,每本佛经开头都有阿难尊者听佛陀所讲译出的,所以说闻如是也都是和如是我闻一样,即是这本经是我阿难尊者亲自由我师父释迦牟尼佛的口中听回来的,由这个时候,佛陀就在舍卫国这一个园,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共同布施一个园林出来,这就是祇树给孤独园。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
当时释迦佛的十大弟子目犍连,刚刚得到六神通,证得阿罗汉果,因为证阿罗汉果是能够得到六神通的,其他的外道只可以得到五神通,唯有最后一种漏尽神通是没有的。漏尽神通,“漏”字就是缺漏,“尽”字就是净尽,“漏”字又可以解释为烦恼,就是说你烦恼净尽才能够得到这一种智慧,是一种智慧来的。所以六通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第六种就是漏尽通,一般外道的仙人或者鬼灵就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是最后一种漏尽神通都没有的,因为要解脱生死的圣人最少是声闻,是佛在世听佛说教,最高果位是无生的阿罗汉,才能够有漏尽通。缘觉,生于无佛之世,独自觉悟,也都称为独觉,他能够证到最高的果位,独觉的圣者辟支迦佛,他是能够得到这个漏尽通。否则一般修其他外道宗教的人呢,修禅定是不能够有漏尽通,只有先前所讲的五种神通,这个就是佛教同其他宗教修为上的层次的分别。那么目犍连尊者证到阿罗汉果,得到六种神通,他希望报答父母对他的恩怀,乳哺之恩,就是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
目犍连尊者就用他的道眼、就是天眼通,去观察、去看一下他的妈妈究竟生在哪个世界里面?他现在有这个神通法力,希望报答他妈妈的恩怀,目犍连尊者不看还好,一看,怎么看见他的妈妈原来堕落在饿鬼道里面!“不见饮食”就是说,看不见他的妈妈有任何的饮食。“皮骨连立”,皮包骨翻,哇好惨的!饿鬼就是皮包骨。头就是非常之大,但是他们的喉咙就像一条针那么细,我们人类人界中物质的食物,他是没有办法吃的,因为他们没有物质的身体,而且他们的喉咙这么细,根本没有办法吞咽到这些的物质。
所以佛教里边,我们见到所谓俗称的“打斋”,佛教其实叫“放焰口”,“放焰口”的意思就是说有一类鬼,现在目犍连尊者的妈妈就是这一类鬼类之中的一种焰口鬼。当一些有道的僧人,通过真言、手印、观想的三密加持力,将一些物质的食物或者水滴变成甘露,而给这些饿鬼吃,将这个喉咙通过咒和手印打开,他们就能够接受到人界的食物。所以我们“放焰口”的意思就是斋祭这些饿鬼,因为目犍连尊者的妈妈堕落饿鬼道,就是这一类鬼,一般食物到他们面前的时候,口就嗙嗙声。
由于他们生前所做的恶业,他们生前恶业就是吝啬,就是俗称的“孤寒(粤语,吝啬的意思)”,见到善事不做,一毫之善、不与人方便,一毛不拔,不做这些怜惜孤寡的事,所以死了之后就容易得到这些果报。譬如那些守财奴,刻薄寡恩的守财奴、和不愿意做布施的人,好容易就会堕落饿鬼道了,所以要小心。那么因为他们前生的业力,他们堕落饿鬼道的时候呢,如果是一类焰口的鬼,他们口喷一些火出来,将食物烧焦了,他们就没办法吃得到。所以佛教密宗里面特别的施食法,布施给那些鬼神,通过手印、真言咒语将那些食物加持之后,他就能够用他的嗅觉吸收,好舒服,不怕火喷出来让那些食物吃不到了,就是这么一个原理。那么目犍连尊者见到他的妈妈皮包骨,于是就好悲哀。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拿着这个钵装了饭,“往饷”,我们看后面那一页,我做了注解,“饷”的意思呢,就是用食物敬奉的意思,读这个“饷”字。目犍连尊者想用食物敬奉给妈妈。
“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抟,这个读“tuán”字,抟“tuán”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他妈妈饿了很久,突然间见到目犍连尊者用神通力去到饿鬼道,将一碗饭放到他妈妈的面前,他妈妈一见到,说时迟那时快,就用左手一把抓住那个钵挡住,将钵这样抓住一挡挡住。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手势?因为饿鬼道不是一只饿鬼,个个都很肚饿,如果目犍连尊者给钵饭给妈妈吃,周围的鬼就会抢,所以他母亲怕其他的鬼类都会抢她的食物,所以将钵用手挡住。“右手抟食”,“抟”是什么意思呢?后面会解释,将东西搓成球形就谓之“抟”,意思就是说用手这样抓住这个钵,另一只右手就将这个饭一拿就搓成一个球即刻想放入口,做这个动作,就是肚子很饿、饥饿的表现。但是当食物还未摆入口的时候呢,自己的口就已经有火喷出来了,将饭烧成了火炭,先前我们解释了原理就是前生的业力,这个恶业,所以就吃不到。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目犍连尊者见到这个情形,当然好悲哀啊!于是他就回去释迦牟尼佛的身边,将他在饿鬼道的见闻、怎样将给饭给妈妈吃、妈妈却吃不到,回去禀告释迦佛这件事。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释迦佛于是就开示目犍连尊者说,你妈妈罪根深结,生生结成,不是一生所做的恶业,是好多世。不是你目犍连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救度你妈妈,你虽然孝顺,那个声音呢,所谓孝感动天,震动天地。天上边的神、地下的神,“祇”字就是地下的神,就谓之“祇”、“地祇”,一切邪魔、不是修佛道的外道、道士—这个道士怎么解释呢?我们看看后面有字词注解,道士不是说是道教的修行人,是修行佛道的通称,是有道行的修行人的意思,这里谓之“道士”。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这四个大天王是玉皇大帝座前的大将,是负责保护我们这个南瞻部洲和四大部洲的,所以这些护法、天王、有道之士、外界的外道邪魔,他们听到目连想救你妈妈,你虽然孝感动天,但他们都不能够施予救济,也不能奈何。
“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释迦佛说你想救度你妈妈,一定要十方,十方是什么方向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不是八个方向?再加上下,就是十方,泛指一切的空间那么大。如果你想救度你妈妈,必须要十方的僧众这种威神的力量,是能够救度你妈妈的。
“吾今当说救济之法。” 释迦牟尼佛说,好了,我现在就教你救度你妈妈的方法了。
“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令到你妈妈所有的劫难,离开忧愁和苦恼。
“佛告目连”,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
“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这一段的意思,释迦佛就讲给目犍连尊者听,如果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我们要看一看这个解释,恣是什么意思呢?看没看到啊,两点,“其次”的“次”下面加一个心,“恣”字解释为随意、任意。“自恣”的意思,自己随意指出所犯的过错,向别人发露忏悔。其实这个自恣是有一个典故的。因为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印度由四月中开始到七月中,三个月是雨季来的,那么释迦牟尼佛跟他的弟子讲,这个雨季的时候不方便出来乞食,地又滑又湿,下着大雨又水浸,所以释迦牟尼佛叫他的弟子在这三个月以内,就叫做结夏安居,佛教的名称叫结夏安居,夏天的时候在三个月雨季,大家聚集在一起修行,不好出来化缘,这个时候自然就有一些皇帝供养出家人的饭食,在三个月精进修行的里面,由四月十五日开始就闭关,七月十五日就出关,那么七月十五日这个节就是盂兰节了,其实有两个名称的,第一个叫做佛欢喜日,第二个名称叫做僧自恣日。
所以这个经文解释为僧自恣时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三个月的修行,释迦佛的弟子有些就会证到果位,那么从今日来讲,他们就会,自恣就是自己任意批评对方,不是说无中生有,鸡蛋里面捡骨头那些,大家互相检讨错误,你讲出我的错误,我讲出你的错误,大家指正错误以期望在个人来讲做到无瑕疵,希望更多人证到果位,所以这日叫做僧自恣日。为什么叫佛欢喜日呢?因为通过三个月的修行,释迦牟尼佛好多弟子精进都能够证到罗汉的果位,所以佛好欢喜,叫做佛欢喜日,所以七月十五日就有这个典故,所以你们要记得,叫做佛欢喜日或者僧自恣日。
那么释迦牟尼佛讲七月十五日僧众自己批评自己的时候呢,你应该为你七世的父母,就是从今世开始数上去,一二三四五六七,所谓九玄七祖尽超生,你七世的父母和现在的父母,如果有困难,在厄难之中,你如果想救度他,“具饭、百味五果”,这个百味五果,你要看看后边这个解释了,看没看到啊,我已经写给你们了,等你翻下方便参考。百味,“百”字就是众多之意,百味呢,就是各种味道的饮食,大家记得是素食啊,不好给肉,百味不是烧猪头啊,今天中午我在餐厅排位吃饭,排位之前呢,走到门后我看到有个人在拜,(……),记住是素食。
百味五果的意思就是说种种你能够做得到,各种尽量多,种种好味道的饮食,同时呢,尽量有五种果物,我们来供养,五种果是什么意思,五类的果,第一譬如有核的果,红枣,蓝枣、杏,桃,梨,这种有核的;第二种就是敷果,就是有皮的果实,皮有特别的,瓜啊李啊;第三种有壳的果实,椰子啊核桃啊有壳的;第四种葵果,粗糙品类的果实,从树子,柏树子(……)。第五种,角果,有角的果实,菱角,大豆小豆,有个角,尖尖的,这些都属于角果。那么这一日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用种种的果饼,种种的饮食,最好的。
除了有食物之外呢,“汲灌盆器”,我们来看看解释什么意思呢,汲者汲水,灌者倒入装入的意思,就是用你汲水放水的器具,泛指一切沐浴的用具。假如不知道的话,你可以买点沐浴的用具,因为以前的出家人,都要洗澡,要洁净,有些居士都会供养些沐浴的用具,所谓衣服、卧具、饮食、医药。卧具,释迦牟尼佛讲了让我们供佛。“汲灌盆器、香油锭烛”锭字都有解释,读ding,解释为烛台,就是准备些香、油,点灯的油或者烛台,蜡烛,“床敷卧具”床敷就是铺床,卧具就是睡觉的用具。
“尽世甘美”总之是在世界上你可以尽你的心力找到的,“甘甜”甘美、美好的食物,放在盆里面,在这一日,供养十方大德众僧。这一段的意思,释迦佛的意思,我再讲一次,就是让你买种种的素食,最好的,或者一些用品,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放在这个盆里面,用这个方法去供养一切僧众,以求这个功德力,去救度目犍连尊者的妈妈,用这个功德力去回向他的妈妈,将她由饿鬼道拔出来,解脱苦难。那么根据这一段经文,就解释是说,为什么供养这些僧众?什么原理要供养僧众?释迦佛接下来会讲,就像今天,为什么在今日供养这些僧众呢?因为有好大的功德。
“当此之日”这一日就是七月十五日。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释迦佛解释说到,原来七月十五这一日,好多圣众,有些在山间里面禅定,但我要解释一次给你们听,你去崇山就见不到的,你们去魔鬼山都见不到哟,山间禅定,你上山,下个7月15上山是不是真的看见圣者在山中禅定啊?大家不需要做这些傻事。因为释迦佛讲这些圣众,是用天眼通才能够看到的,用这个,不是用那个,不是用你们这个肉眼看到的,是用天眼通看到的。佛在世的时候,除了肉身的出家人,上山里面修习禅定,在这一日,我们记住三个月的安居,他们还没出关,这是结夏嘛,所以有些无形的罗汉和菩萨在修行。
“或得四道果”,或者就证到罗汉的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罗汉的四果。或者在树下经行,一边念经、一边行道、六通自在,这些圣众的六种神通,已经随意运用。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六种神通,随意运用去救度众生。
“教化声闻缘觉”,去教化一些声闻的圣众,就是罗汉,一些缘觉的圣众,辟支迦佛。甚至有一些更高果位的十地的菩萨,十地的菩萨再进一步就是等觉的菩萨,等觉的菩萨再跳一级就成佛了,再跳一级妙觉的菩萨,第五十二个果位,天台宗解释,这第五十二果位,妙觉的菩萨呢,就是佛,所以十地菩萨就即将成佛,原来这一日连十地菩萨都会出现,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十地菩萨都会化身做一个比丘的装束。
“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在大众之中,这些圣众都会接受这个钵和罗饭,钵和罗饭什么意思呢?你看看解释,最后这里,“钵和罗”就是梵语pravarana 的音译,意思就是自恣,随意,满足,喜悦的意思,钵和罗就是满足、喜悦、随意,出家人在七月十五结夏安居结束的日子,自己向别人发露罪过,得清净,而生喜悦,在这一日,供养三宝的饭就称为钵和罗饭。所以我们居士呢,由古代开始相传,这一日,祖师教我们预备种种的食物,果饼,由于这个缘故,就准备一些食物呀,(……),糖啊,派给出家人做这个供养,这个意思就是代表我们供养这些游行空间禅定的圣众,因为游行空间的禅定,我们如果没有神通,是不能够与他们沟通。所以我们为了表示这个功德,积这个功德,在这一天,我们供养这个肉身的出家人都是一样的,同时我们都可以摆点食物,好像现在在讲,供养游行十方的佛菩萨和僧众,用这个力量超度你七世的父母。所以自古相传,原则在今日,都有人拿一点食物,拿用的床敷饮食医药去供养出家人,去积这个大功德,去修这个孝道,去报答我们七世父母恩,所以就是这么个意思。钵和罗饭就是我们供养出家人自恣的饭,因为今日是他们自己批评自己的过错,在佛欢喜日,所以你供这钵饭,由于这个名称来源,所以叫钵和罗饭。
“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这个不是读华字,天花光。释迦佛讲,今天出关的圣众,他们的道德,同十方游行佛菩萨圣众像汪洋大海一样,如果今天有人能够供养这些僧众,那么这个人有没有利益呢?这个关乎你们的切身利益了,我们最想知道我们的切身利益了。我们有没有好处呢,如果我们这么做?如果我们能够这么做,现世的父母,六亲的眷属,都能够离开三途的痛苦。
假如你的亲属过世,不能够善终,或者死于非命,或者得过恶病而死的,或者你知道他前生做了好多杀业,可能劏鱼了,或者可能卖鸡卖鸭,就可能积累了好多业障,他们死了之后就会堕落三途,地狱、饿鬼、旁生,三恶道里面,如果我们今日能够预备饭食供养这些僧众的话,他们都能够借助这个功德,能够超脱,我们这些眷属都能够离开这个三途的痛苦的报应。“应时解脱”,这个不是读应字,yīng时,就是说你供养把这食物摆到,一念完这本经,念完这个《报父母恩咒》,即时你由这个心念供养这些僧众的时候,即时的力量就开始,如果你有堕落恶道的眷属,即时就能够超生了,超生到哪里了?后面有讲了。如果你现在的父母未过世,他们都会无病延年,福乐百年,甚至今世父母、宿世七世父母都能够生在天上,你今世父母以上的父母,就是你的阿爷阿公阿妈阿婆都能够超脱到天界里面,自然在天界里面化生,进入天的化道里面的光明了,在天的化道里面,从光明的化道里出生,“入天华光”,这个就是今天供养这些圣众的功德力,令我们得到好处,就是超度我们的七世父母。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当时佛陀其实像今天教导祂的弟子,时就是当时,敕就是命令,佛陀教祂的弟子,命令十方众僧,这些游行的僧众,譬如你供养的这些僧众,佛陀都命令这些僧众应该怎么帮助这些施主呢?我们是施主,施给僧众,僧众是受施者,我们是布施者。那么受施者的僧众,佛陀教他们怎样帮助我们呢?佛说如果施主布施给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念真言咒语,祝愿施主的父母能被超度,加持这个施主,希望这个施主的七世父母都能够在受食之前“行禅定意”,禅定的意思就是修行,外不乱为禅,内不乱名定,这个意思就是加持这个施主的父母有一个定心,能够令他们的父母解脱。你们僧众加持完之后然后才能够接受施主的食物了。就是这么个意思了,佛陀教他的弟子。
“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佛陀说,我们初初受食的时候,佛陀说给他的弟子,首先在佛前,我们将食物安在佛前,安在佛前就是放在塔或者寺庙的前面,供了佛之后,然后佛陀命令祂的弟子念完咒之后,才可以接受施主的食物。这是佛陀教化祂的弟子虽然接受施主的布施,但是仍然不忘记修行这个意思。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当时目犍连尊者和其他菩萨听到释迦牟尼佛讲完这个方法之后呢,即时好欢喜。
“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目犍连尊者的哭声就不再哭了,因为听到释迦牟尼佛这么好的方法超度他的父母,他就不再哭。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哇,好犀利!这个功德力,目连尊者的母亲,在那一日,目连尊者当然照释迦牟尼佛教的方法去供养其他的僧众,他母亲脱离了一劫这么长的饿鬼的苦报。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不?’”这个不读bù(不)字,读fǒu(否)字,有时读bù,有时读fǒu,最后这个问号表示可不可以这么做呢?可为尔否?如果是疑问的语气,在佛经里面,就读fǒu(否)字,其他情况,摆中间的时候通常就是bù(不)。你看《金刚经》里面有的时候读bù,有的时候读fǒu,但摆最后边也都是读fǒu,因为古代来讲,“否”是没有下面的口,是同“不”字相通的,所以这个字是读fǒu字。
目连尊者的确是一个菩萨来的,虽然他外面现一个比丘好似小乘的相,其实他是一个菩萨心,他自己得到利益,于是他再请问释迦佛,他说,佛陀啊,如果将来末世的时候,未来世就是现在我们这个空间的弟子,一切的佛弟子,应不应该做这个盂兰盆去救度七世的父母呢?我们应不应该仰仗这个僧人的威神之力去救度我们的父母呢?其实不需要问我们都知道是应该啦!我们如果信了佛之后,但是有些后世的人,释迦佛为了我们能够依奉这个道路去走,依奉这个真理去走,所以必须目犍连尊者问这个问题,后来再记载有这个经文存在。如果看到这部经文的人,“释迦佛教目犍连尊者供养,他没叫我去供养啊!”所以这个经文讲清楚,我们佛弟子应该要做这些,目犍连尊者就代我们向释迦佛问这个问题。我们可不可以这么做呢?可为尔否?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释迦佛说真是好啊,目犍连,太过好啊,我刚刚想讲,我没讲你已经问了我了。
“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录音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