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可以帮助我们降伏,所以,最重要是我们内心的魔,我们的烦恼魔,我们五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个瞋当然也包括恚,两个圭字做个心,即是自己忟憎(注:暴躁、发脾气的意思)自己,发脾气,不一定是嬲(注:生气的意思)人,是瞋恨,有这个瞋恨的心,这个烦恼比外魔更厉害,所以如果我们的心魔不着魔,又怎会招引到外魔的骚扰?外内相合,这样才能毁掉我们修行的慧命,毁掉我们的菩提道,所以首先我们要调伏我们的心,自然不动就不怕外魔骚扰,这一点是非常之重要。
所以一讲到金刚降魔的这个问题,就不一定是外在,当然啦,执金刚或持金刚它所降的魔,揸住枝金刚杵的表征去摧伏烦恼,烦恼就是我们内在的烦恼魔,亦都有外在的功能,就是降伏外内四魔里面的天魔,欲界他化自在天的天魔,或者色界摩醯首罗天更高的天魔,有降伏这种魔的力量。那么这个持金刚的意思,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殿,所有的持金刚和无数的菩萨,同众多的天神、神仙,都在这个金刚法界宫里面集会。
“如来信解游戏神变,生大楼阁宝王,高无中边,诸大妙宝王,种种间饰,菩萨之身为师子座”,这段的意思就是说大日如来,用祂超越时空的神通力量,去化现出一幢(chuáng),是,一幢,我所讲的幢的意思不是一张床,巾字组儿童的童,这个读chuáng,幢幡宝盖,那么如果是一幢楼,你可以读幢(dòng)也行,一幢两幢,但是,佛教里面这个读幢(chuáng),幢幡同宝盖,化现一幢很珍希的大楼阁,非常之高,其高没有相,可以这么叫,高到看不到顶;其大没有边,大到无穷无尽,那么这个大楼阁里面,种种珍宝,当然庄严去间饰,非常光彩耀眼金碧辉煌,那么在法香的香烟缭绕之中,亦有宝铎和鸣,即是宝铃,摇那些宝铃、金刚铃,幡盖高扬,妙乐悠悠,当然奏起天乐,好多宝铃,种种庄严在这楼阁之中。
那么大日如来安然端坐在以祂菩萨之身化现的师子座之上。因为大日如来当时说法是端坐,用这个菩萨身去化现,因为是同菩萨说法嘛,祂化现这个对菩萨的相,这个是当然。那么所有的人,在这个楼阁之中,大日如来坐在中间,集会的人重重、重重环绕,那个境界,环绕着大日如来,重重叠叠,即好像我们听法会,一层一层,一层一层那样排啊排,排啊排,一叠一叠那样,数量如恒河沙。它排不是打横排,是经同纬排,打横同打直,是纤密去排,打横同打直,向上一层层,我们不要只想着平面,空间是无穷无尽向宇宙,向上也重叠,一层一层一层,正犹如释迦佛在《大般若涅槃经》里面记载,那些天人在祂涅槃那时滞塞到整个空间,简直没空位,一层一层向上排。
数如恒河沙那么多,它的量也广如佛剎微尘,刚刚经文所讲。而近佛侍坐者,也即是近着佛,所坐在佛侧边,就是金刚手秘密主为首的上首执金刚,那这些金刚手菩萨,或者这个上首执金刚,刚刚我说过有两种,如果是重要的执金刚,所谓重要就是“外现凡夫相,内秘菩萨行”,什么是内秘菩萨行?祂已经证得菩萨或者佛的果位,只是现一个凡夫相,凡夫相就是执金刚的相,有些执金刚是解脱了生死,证得菩萨果位,有些是未解脱生死,所以仍然是凡夫,所以也是叫凡夫相这么理解。
那么如果根据佛陀所讲的义理,严格点来说,除了佛之外,所有都是众生。菩萨、十地菩萨都是众生,因为他未成佛,他只不过是一个大悲的众生,可以以一个大悲心去度化所有的有情,当然比我们这些这么普通的凡夫,具有生死根本烦恼的凡夫,当然我们是微不足道,更加凡夫之中的凡夫,更加固然就是众生了,但是如果严格来讲,菩萨是佛的眼中,都是众生,所以菩萨以前有个旧译法,叫做大度心众生,或者大度心有情,Maha Bohdhisattva 大度心的众生,具有大度心的众生。
那么大日如来坐在中间,菩萨身化现,一层层的菩萨、执金刚在坐着,金刚手秘密主就是上首的菩萨,还有上手执金刚是近着大日如来最近的位置,同以普贤菩萨为首的上首大菩萨亦在这里,有普贤菩萨。那么金刚手菩萨讲到执金刚,也叫做金刚萨垛。那么在密宗藏密里面,通常叫做金刚萨垛,那么在东密里面,即是说在日本那方面的密宗,东密比较多,就叫做金刚手。那么有一个说法,金刚手菩萨,即显宗西方三圣里面的大势至菩萨的化身。
因为佛菩萨里面,在佛教学理,分开有寂静身和忿怒身,最简单的分法,当然亦都可以分做教令轮身和自性轮身,那么我们不讲这个教令轮身和自性轮身。如果我们讲是这个化身显宗里面的寂静身就是大势至菩萨,而忿怒身就是金刚手菩萨,有这个说法的。当然,另外还有一种讲法就是大忿怒身,比忿怒身更厉害,我们见到金刚手菩萨,都是一个菩萨身相揸柱金刚,如果大家见到法相,如果更大的忿怒身,就是金刚手菩萨,或者化现做这个普巴金刚,更加忿怒的,在密宗里面叫做大忿怒身,极度忿怒,降伏大魔所现的恐怖相大忿怒身。
那么经文里面他再说,同大日如来里面出场的金刚,数一数,哇,好紧要(注:很重要的意思),那些金刚里面来讲都是已经证得佛,或者已经内证到很高的菩萨秘密果位,其金刚名曰,金刚的名有什么金刚呢?其实我们读这些金刚的名,其实都保护我们,有无穷无尽的功德,所以念一次都是非常之好的。“虚空无垢执金刚,虚空游步执金刚,虚空生执金刚,被杂色衣执金刚”。经文所写的“被”字,应该意思就是“披”,披着杂色衣的执金刚。“善行步执金刚,住一切法平等执金刚,哀悯无量众生界执金刚,那罗延力执金刚,大那罗延力执金刚,妙执金刚,胜迅执金刚,无垢执金刚,刃迅执金刚,如来甲执金刚,如来句生执金刚,住无戏论执金刚,如来十力生执金刚,无垢眼执金刚,金刚手秘密主,如是上首十佛刹微尘数等持金刚众俱,及普贤菩萨,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除一切盖障菩萨等诸大菩萨,前后围绕而演说法,所谓越三时如来之日加持故,身语意平等句法门。”这段就是经文,那意思是什么呢?
大日如来说,来参加这个法会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大金刚菩萨,上首执金刚,那么这些金刚名不再重复读,就是刚刚那些金刚,但是上首菩萨,那些金刚有时我们也会觉得很陌生那个名称。那么说开陌生来讲,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听到佛菩萨啊、金刚,特别金刚我们更加少听,觉得陌生,其实陌生的意思,在我们这个世界少出现,我们觉得陌生,或者我们众生的缘分同这些金刚是比较不是那么深,没有同某一类的本尊,密宗里面讲本尊,以我们修持的那个法为本,我们所尊敬,就谓之本尊。我们同某一类众生,同某一个本尊是有缘分,所以我们听下去少听的不代表我们是无缘,可能缘浅,或者前生同他们有深缘,今生入胎之谜之后,我们没了记忆,我们不知道,或者我们前生和他有深缘。
但是我们一般听,我们可以举例,这个《大日经住心品》里面讲得很清楚,有上首的菩萨,那么我们,这些金刚,同菩萨去比较,因为一听到菩萨,我们认识,觉得熟,所以觉得是同我们有缘,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上首菩萨,有普贤菩萨,释迦佛的左右胁士,普贤。慈氏菩萨,慈氏就是弥勒菩萨的意思,Maitreya慈氏。妙吉祥菩萨,妙吉祥菩萨Mañjuśrī,即是文殊。除一切盖障菩萨等,除一切盖障很出名,除盖障菩萨,其实除盖障菩萨亦是非常之重要,在我们修行无论怎样,祂令到我们除开,除去一切“盖”,“盖”就是覆盖我们的种种烦恼,“障”,障就是障蔽我们的种种的所知的迷惑的见解,祂帮我们全部除去了,所以我们多念除盖障菩萨名号,对我们真是有很大的助益。我自己做晚课的时候,我都会有念除盖障菩萨的名号,因为我深感除盖障菩萨,这个法号是很伟大的力量,真是可以冥冥中加庇令到我们消除了很多习气。即是用回刚才的话来讲,专科的医生除一切盖障,标明了这个菩萨的意思就是除我们一切的障蔽。
有这些种种的大菩萨在会,所以这个会也是很大很重要,那么所有这些菩萨在会的圣者,都静静地坐在这里,翘首仰望着大日如来,祂们在想超越过去未来三时的佛日,这是很神圣的时间,祂们亲耳去听大日世尊所宣讲的,怎样安住我们身语意平等的法门。哇,这个法会很大的盛会,如果我们亲逢其时就非常之好,但是不重要,我们去不到大日如来金刚法界宫,色界里面去听大日如来当时所讲着的经,不重要,现在我们去研究《大日经》,有机会等如亲逢其会,躬逢其盛一样,其实是没有分别的。
那么讲到这里我想起,智者大师曾经讲过,他当年修法华,修《法华经》,证得法华三昧,在法华三昧里面,他曾经亲自回到去佛陀时代的灵鹫山—耆阇崛山,佛陀就是在耆阇崛山,灵鹫岭灵鹫峰里面,同好多弟子说法,那么《妙法莲华经》就在耆阇崛山讲。智者大师曾经讲过一句,“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他说在灵鹫山里面,释迦佛还在说法,这个法会还未散,为什么他会这样说?
因为如果用科学的观点,我们去见面对这个问题,宇宙何来有时空性?现在我们研究,同大家研究着这本经是在白天,是白天,那么我们南半球白天,北半球就是夜晚,时空就有种相对,等如道教所说原理太极的阴阳,但是如果在宇宙,我们跳出这个宇宙,哪里何来时空啊?没有时间,亦没有空间,空间就是方位,由这个方位画一点去宇宙里边,去到宇宙另外的尽头,我们以为是尽头,其实你返回到原点上而已。宇宙是没有时间和空间性,所以爱因斯坦在相对论里面根本一早已经就讲了这个问题,他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能够将牛顿的定律修正了,就在这里。
那么所以,智者大师讲到的问题,我觉得用现代现在的科学观点去看,很合乎科学性,释迦佛的法会没有散。如果我们有修行禅定内证的力量,可以随时,释迦佛欢迎你返回到灵山里面听祂讲《法华经》,听祂讲一切经典。宇宙是没有时空性,犹如拍下了一柄录影带,我们现在现代所讲的录影机,喜欢什么时候就放我们喜欢看的录影带进去,或者所谓的VCD、光碟去看我们所喜欢看的经。犹如现在见到澳门电台佛教宣明会,请净空法师录了录音带,配了广东话的音,在澳门电台里面讲,是非常之好的一件事,能够传扬这个佛法,好多众生在电视台能够听到,它的遍及遍覆面是好大好大。其实亦都令我们想到一点,现代的科技可以帮助我们学佛好多,那么净空法师在电视机里面讲,犹如大日如来不也是一样?他的光明能够遍照到很多很多的地方,有人开电视机接受到这个佛法的福音,所以功德是非常之大的,在这一点里面去看这个问题。
那么所以我们讲到,宇宙是没有时空性,灵山一会,根本就是未散的,如果我们有能力,我们也可以听经,返去。当然,有一定很深的证量才能够做这件事,但是如果我们不行的话,我们在文字般若亦都可以深解其意,就是我们要多点去研究这个经典,现在我们听《大日经》,看回释迦佛大日如来的言教,犹如佛陀面对教授我们一样,其实都是没有分别的。
那么所以很多执金刚,普贤菩萨,文殊、普贤、弥勒、除盖障等等诸大菩萨讲不尽,犹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开始所讲的《世主妙严品》,哇,《世主妙严品》非常之伟大,它的出场序,都讲了整本书。《华严经》宣化上人讲,订装成现代的版本23册,那么只是《世主妙严品》都占了一册或两册,它所出场的序的天神、虚空神、江海神,菩萨啊佛啊,这些出场的序,种种种种的天神,所以这本经其实等于《世主妙严品》一样。它说“等诸大菩萨“,这个“等”字,好厉害,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不能用说话讲的,如果要讲,只是说出场序,佛陀有排讲,但是重要的不在这里,所以佛陀用“等”字去代表种种的佛,种种的菩萨,种种的金刚。
这里只举出上首,上首的意思是每一本经,里面都有上首的菩萨,即是当机的菩萨。有很多经典,文殊菩萨都是当机,以文殊菩萨发问种种的问题,佛陀就解答,这种就叫上首的菩萨。上首的意思,除了是祂的果位祂的证量高之外,亦都是每一本经当机的菩萨,谓之上首的菩萨,最上排首之中,或者以祂为代表这么理解,就是上首的菩萨的意思。
那么刚才有一样东西讲漏了,补充下讲回来吧。金刚萨垛就是刚才所讲的金刚手菩萨,或者我们显宗所讲的,是大势至菩萨的变化身,好重要,讲漏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所有大日如来的密法都是由金刚手菩萨亲自传承,大日如来曾经咐嘱金刚手菩萨,要护持密藏,特别在末法时期,令密藏不散失,还有护持修持密法的人。那么在《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金刚手菩萨亦都有出现,亦都是执金刚的上首,亦都是去保护受持《楞严咒》的人,所以金刚手菩萨或者金刚圣众来讲,在法门里面真是很大的护法,他护持很多修行人。所以这里我还要提一点,在西藏密宗里所称的金刚萨垛,或东密讲的金刚手菩萨,其实都是一样,无异无别,名称不同,都是大日如来心光赋予他的,就是将大日如来心要的传承,所有的秘法、法藏结集去传授给他,由他去护持,由他去再教授众生,他是阿头来的,这一点很重要。
那么刚才经文里讲到,所谓有一句要解一解,可能大家不明白,“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即是说“除盖障菩萨等等诸大菩萨 ”这一段,前后围绕说法,“所谓越三时如来之日加持故,身语意平等句法门”,什么叫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呢?意思就是说《大日经》里面所讲的教法,身语意是平等,意思是说佛陀如来种种的三业,身语意,都已经达到了第一实际和极妙的境界,身体、语言还有意念,三业都是平等的,身语意都是平等的。句是什么意思呢?“句“这个字的意思,有止住和住处的意思,“平等句”就是达到了三业平等,三密相应的止住和住处的地方,达到了这个境界的意思,所以叫身语意平等句法门,
在这里,可能古密,这里要解一解,在密宗认为修行的人,身体能够平等去结密印;语,在语的方面不去造业,能够平等去持真言;意念平等去作美妙的观想,如果这样修习,用这个途径就可以得到加持和受用,成就加持受用身,亦都成就我们平等的智慧身,慢慢慢慢就相应成佛,这一点很重要,所以身语意平等句法门,三密加持而令到三密相应。
起码我们简单来讲一讲,我们的口不去造业,我们守住十善,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去造业,我们专心去持诵真言,哪一个真言都好,同我们有缘就行了。那个时间,在那个时刻,语,我们的语言上不去造业,其实已经是善业,不讲人坏话,不挑拨离间是非,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这也都当是我们持诵真言,更加受到你的本尊,即持这个真言的尊加持,佛或菩萨或金刚圣众去加持你。身体你已经亦都不去造业,停止身业,结出本尊的手印,意念也作出本尊的观想,或者刚才所说的月轮布字观,将梵字布在身体里面,当然有一定的方法,要由师父传授,自己不可立乱去学。
那么如是这三业,我们是身语意三业。业就是行为,梵语karma,讲到那个业,有些人,我们中国有个孽障的孽,草花头(注:草字头的意思)孽障的孽,我们说,唉,真是冤孽、恶孽。冤孽同恶孽可能会用草花头孽障的那个孽,但是佛教讲这个业来讲,不同我们中文草花头冤孽的孽,那个冤孽来讲是有贬的意思,有个反义,不好的,是负性方向的意思。但是佛教里面所讲的业,是事业的业,即职业的业,这个业,karma,梵语”行为“的的意思,不只是贬,消极的意思,也有积极的意思,就是善的方面,所以这个业是包括善恶,也是不善不恶,中性的行为,这三种的性质都是有的。所以不要误会那个业的意思,要分清楚在中国字里面,佛经里面这个业来讲,是善、恶,亦都是不善不恶的行为,是总括的意思,不只是消极,草花头那个孽的意思,冤孽是业障,所以我们读佛经这里要搞清楚。那么,身语意平等句这个法门,即是身语意三业,我们凡夫的三业,将它转成佛菩萨的三密,就可即身成佛,手结印,口念真言,意去做观想,这个是密宗修持的简单通途的方法,一般的方法,通途的方法。以下我们再读经文。
“时彼菩萨普贤为上首,诸执金刚秘密主为上首,毗卢遮那如来加持故。奋迅示现身无尽庄严藏,如是奋迅示现语意平等无尽庄严藏,非从毗卢遮那佛身或语或意生,一切处起灭边际不可得。”这段的意思是什么呢?“时”就是在那个时候,意思就是说,很简单的,金刚手菩萨为首的其他的揸住金刚杵的大金刚、执大金刚,执金刚,以普贤菩萨为首的其他大菩萨,和所有大会的会众,都因为受到如来神力的加持,眼前忽然映现出佛以神通化现的种种境界。当大众见到这神奇莫测的世界这个境界,目睹从来未有的盛事,听见佛陀美妙的语言,很深广的义理,他们听到的大众,面部露出很欢悦的颜色,也听得非常开心,听到绝妙之音,犹如置身其中,亦都仿如自己和这个境界融合。不知道这个境界,此情此景是来自何处,或者起自何方?因为起灭无边际而不可知,这一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这样。
有时这些古文,因为所谓言简意赅,很简单几个字已经表示得清楚,不同现在白话文比较长一点,累赘,所以这一些就要讲一讲。即是说总括这一段的意思就是,那些菩萨和执金刚受到如来加持的境界,他们就有个思想意念,不知为什么,要去了解大日如来的这个加持,佛的加持,是身生、语生还是意生,因为这个加持力是起灭无边不可测,这个就是表示如来很高深的境界的意思。
经文“而毗卢遮那一切身业,一切语业,一切意业,一切处,一切时,于有情界宣说真言道句法。又现执金刚,普贤,莲华手菩萨等像貌,普于十方,宣说真言道清净句法,所谓初发心乃至十地次第,此生满足,缘业生增长,有情类业寿种除,复有芽种生起”。
呃,是,我想起,先暂时不说这段,刚才不是读过经文,“奋迅示现身无尽庄严藏(zàng),如是奋迅示现语意平等无尽庄严藏(zàng)”,这个藏(zàng)字,这里又要讲一讲,更正一下,“藏(zàng)”,我们佛经有时我们读藏(cáng),有时候读藏(zàng)。地藏(zàng)菩萨,我们为什么不读地藏(cáng)菩萨呢?地藏(cáng)菩萨就是菩萨就是躲在地底那里,藏(cáng)在地。那么地藏(zàng)菩萨有些人说祂在地狱,地狱是不是一定在地下?当然不是的,用我们有限的空间观念,想地狱不好的坏事,当然是在下面的了,所以谓之地狱。那么地藏(zàng)菩萨就是对的,但是地藏(cáng)菩萨祂不在地,地(zàng)藏菩萨,为什么地(zàng)藏菩萨?藏就是宝藏,地(zàng)藏菩萨犹如一个大宝藏,施予众生一样。“静虑深密如秘藏”佛经里面讲,秘密的宝藏,静虑深密的境界好像秘密的宝藏一样,所以不读地藏(cáng)菩萨,所以要看在哪里读什么音,读不同的音有不同的解释。
又例如,《大方广佛华(huā)严经》,讲到华(huā)严,这个离题的了,其实华(huā)严,以前的“花”和“华”字是相通的,花通华,那么很多佛教人读《华(huá)严经》,那么其实是不对的那个意思,华(huá)严怎么华(huá)严呢?华(huá)就是荣华富贵的华,华美的华,在佛经里面这个就是huā,要读花,是花的意思,以千花去庄严万行,就是《华(huā)严经》,不可以读华(huá)严,华(huá)严是错。
那么有些人说你执着字音,为什么一定要矫正?那么如果不需要矫正字音,佛经全部念错了,那么继续一代一代传下去,以后就会错下去的了,所以每一个字,当我们念经的时候,都希望尽量去了解和考证,那个字究竟的读法,那个音是怎样的?音不同,意就会不同。
其实那个华(huā)字,即是华(huá),如果华(huá)字写法,现代变成花和华字,是两个字不同的了,我们草花头一朵花的花,就已经知道是花,但古代的华(huá)同花是相通的,没有花的时候就用华(huá)去代表,华有三个读法,华美、华丽就用华(huá);《华(huā)严经》就是现代“花”的意思,一朵花,花的意思;另外姓华的,有姓华的,华国锋就是华,以华字做姓,或者中华,所以那个读音很重要,这个离题,但这个是读音的问题。
所以藏(zàng),有时读藏(cáng),虚空藏(zàng)菩萨,虚空的宝藏,犹如虚空无穷无尽的宝藏。法界藏(cáng)身阿弥陀佛,就不是法界藏(zàng)身,这里要读藏(cáng),因为阿弥陀佛是在这个宇宙无穷无尽百千万亿的世界,每个世界其实都有祂的分身,为什么唯独在极乐国?极乐国是祂的化土,所以叫法界藏(cáng)身阿弥陀佛,每一个法里面有个界,每一个界,界就是空间方所,每一个空间都有祂的分身在里面,所以是藏(cáng)身,不是藏(zàng)身,这里要读藏(cáng)。
那么阿弥陀佛,又讲回来这个佛号,都有很多很多研究,争论了也很久,阿(ē)弥陀佛,还是阿(ā)弥陀佛,这件事争论了很久,又是读音的问题。其实你念阿(ē)弥陀佛,同阿(ā)弥陀佛,功德都是一样,是我们的心,只要我们念的时候是真诚心,是发自真诚心发露出来去念这个佛号,我们的意念波已经是和佛沟通相应。因为祂是宇宙之间的大觉者,所以祂会知道我们的意念,我们心之所念,《金刚经》已经讲过了,众生的心中所念,如来都非常清楚,所以就是说,无论你读阿(ē)还是阿(ā),都没有错。
但是如果你据佛学的佛理去考证来说,真正读音应该要读阿(ā),才对的,因为它的梵语是Amita,Amita就是ā,阿的音,阿就是”无“的意思。阿字,如果讲回密宗是非常重要,意思是本不生,也就是本不灭,不生自然就是不灭,所以阿字,在密宗里面是修行一种观想,称为阿字观,这一种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
所以根据学理来讲,你读阿(ā)才是对,阿(ē)就是错的,但是如果在念诵的方面来讲,在修持方面,我觉得不需要执着阿(ā)和阿(ē),因为你是念诵这个佛陀,你的心是向着佛,心中有佛去观佛,自然佛陀就会加持你,何必要执着念阿(ā)或者阿(ē)呢?这个是我认为的观点,但可能是不对的,我希望在这里提出,讲到这里给各位去参考。
由佛理上,佛学和学佛,大家观点上的看法是不相同的,但是我认为你如果是专心去念佛,宇宙间的觉者,祂已经是全知,当然祂不是全能,是万能,但是,你念诵这个佛号的时候,自然就能够和祂相应,因为祂已经知道,你念错这个小小音,也没关系;不是属于一个很长的真言,或者天部的咒语,天部的咒语就不同了,或者天部,那些众生护法的名号,你念错他可能就会不知,因为他在宇宙不是一个全知者来的,不是全觉者,也是有漏的生死凡夫,所以对于这个咒语读音就需要考究,你要看下是哪一类的咒语,如果是刚才讲到说,佛的名号,菩萨的名(录音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