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可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大日经》的《入真言门住心品》,《大日经》在密宗里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说是密宗的三大经之一,《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合称为密宗的三大部。
密宗思想的建立,特别是密宗里的胎藏界曼陀罗所代表的大悲,就是建立在《大日经》的思想来源,而金刚界曼陀罗就是建立在《金刚顶经》思想来源里的。
《大日经》是一般所简称,全称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也可以简称为《大毗卢遮那成道经》或《毗卢遮那成佛经》。而此经的梵文(读法)为
“Mahā-vairocanābhisambodhi-vikur-vi-tadhişthāna-vaipulya-sūtrendra-indraja-nāma-dharma-paryāya”
或“Maha-vairocana-Visambodhi-vikrinita-dhista-Sutram-indra-raja”。
“毗卢遮那”或“大毗卢遮那”,有时我们中文会译为“摩诃毗卢遮那”,简称“毗卢遮那”。显宗的其他宗派也有各自的译法,但是名称都是梵文“Mahā-vairocanā”的音译而已。那么“摩诃毗卢遮那”中的“摩诃”是“大”的意思,“毗卢遮那”就是“日、太阳、光明遍照”的意思,所以译作“大日、大遍照”,大日如来是密宗奉为最高佛的名号,通称为毗卢遮那佛,或者大日如来,或者大日世尊。
在一行禅师的《大日经疏》里,曾经解释过,“梵音毗卢遮那者。是日之别名。即除暗遍明之义也。”即梵音毗卢遮那的意思,指的就是太阳的别称,即除黑暗,令普遍得到光明的意义。
《大日经疏》卷一,也都说到,“如世间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长一切万物,成一切众生事业。今法身如来,亦复如是,故以为喻也。”即是说毗卢遮那如来,好像世间的太阳一样,没有太阳,整个世间就黑暗了,所以世间上的太阳可以除一切的黑暗,一切的幽冥,能够生长一切万物,如果一切万物,没了阳光,又如何生长呢?“成一切众生的事业”,就是比喻可以成办一切众生的事业,现在法身的大日如来也是一样,犹如阳光、太阳一样去对众生、一切有情有庇护、照映的作用,是普遍光明,不只是照一处,而是照他处、十方、百方、千方、每个空间角落都能照到,所以“大日”有“摩诃”的意思,即梵语“maha”为“广大”的意思,所以用太阳来比喻此佛。
《大日经疏》卷十六,如述“世间之日不可为喻。但取其少分相似故。加以大名。曰摩诃毘卢遮那也。”这段古文的意思就是世间上的太阳可以拿来作比喻,但只是少分相似故,怎么可以用世间的太阳来比喻佛呢?毕竟佛的光明犹如几千亿、几百亿太阳的光明,甚至超离太阳的光明好多好多倍,不可以用我们凡夫的思想猜度,即佛经所说的“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所以用太阳这个意思是小的比喻,不要把佛当为太阳,而是比喻说明太阳对我们众生、世界那么重要,何况佛的光明或法身,祂的力量超离太阳无数无数倍的,故以太阳为喻,如果不拿一样东西作比喻,我们就不能理解佛的功德和功能,所以叫“摩诃毗卢遮那。”
在《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这部论里,也有不同的解释:“梵音毗卢遮那,此翻最高显广眼藏如来。”所以大日如来也可叫作最高显广眼藏如来,不过,这个称呼就少用一些,通常叫做大日如来。
“毗者最高显也,卢遮那者广眼也,先有翻为遍照如来,又有翻为大日如来,此盖略而名义阙也。”(“毗卢遮那”梵文“vairocanā”。)“毗”即“vai”,就是“最高显”的意思;“卢遮那”梵文“rocanā”就是“广眼”的意思,也有译作“遍照王如来”,跟大日如来一样,无所不照,也翻译为大日如来;“此盖略而名义阙也”,即是有各种长略不同的译法。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称“大日如来”为“最高显广眼藏如来”或者“摩诃高显广眼藏如来”皆可。
在密宗里是以大日如来作为法身佛的,是建立密宗教法的教主,故此显宗的各宗各派对大日如来不同的名就有不同的解释,以上说的是关于《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的一些解释。
《入真言门住心品》在《大日经》是非常重要的,“真言”的梵文是“mantra”,中文译为“曼怛罗”或“曼荼罗”等,是以前的旧译法,这个读法是不能用广东话和国语读的,会不相似梵语,因此要认识古梵语的发音,以古梵语来读才相契。在梵语中,词根“man”的意思是“思维”,“tra”能读成dela,有“用具”的意义,那么“mantra”合起来的意思是“用来思维的工具”,即“言语、词汇”的意思。在密教之中,真言具有“真实、无有虚妄的言语”的意思,在《大日经疏》卷一里所述:“真言者,梵曰漫怛罗,即是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音。”不空法师的《总释陀罗尼义赞》所述:“真者真如相应。言者真诠义。”
从广义来说,真言其实有四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法真言,即以清净法界以为真言,整个大法界都是真言,整个清净法界都是真言。
第二种含义是义真言,即胜义相应,每个字之中都有实相的义,真言与我们宇宙的实理和真实的胜义是完完全全相应的,每个真言的梵字里都具足一定的实相。
第三种含义是三摩地真言,即由我们修瑜伽的行者,用真言在我们心镜月轮之上布列真言文字,而我们专注于我们的的心不散动,那我们可以很速疾地证得三摩地,三摩地就是等持、禅定,定慧不二,能够很快进入各种的三昧。这也是密宗的一种修法,将真言的种子字布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或者布在我们的心月轮,即在心上有个月轮,在月轮上面布满真言的轮印字,就是个圆圈,这个圆圈就会发光,那我们观想这些心月轮里面真言的字,同时念动真言会让我们速疾证得三摩地。
第四种是是文持真言,例如真言从“om”开头,通常的结尾就是“娑婆诃”,而实际上“婆”不能读成“po”音,虽然广东话是读“po”音,例如《大悲咒》,很多都是读“po”,其实“娑婆诃”应该读“svaha(斯哇哈)”,实际上“娑婆诃”的“婆”字是不能单独发音的,而是“娑婆“两字合起来快速发音,如果用古梵语,当时译师译出的中文,也应该读成“svaha(斯哇哈)”,而不应读成“娑婆诃”、“斯哇巴哈”或“娑巴哈”,梵语是不会有“巴”这个音的,有些西藏的师父所教的梵语的真言是读“梭哈”,这个就没有了“婆”音,因为西藏文很多是近似梵语,或有梵语拼译出来,而正式的就是“svaha(斯哇哈)”。
每首咒中,从“om”开头,到以“svaha”为结尾的整段文字中,每个字,都叫作真言,但如果从分类来说,一、真言有圣者真言:即由如来、佛、菩萨、金刚、二乘所宣说的;(二、诸天真言):由天神所宣说的(属于密宗宝部)和由鬼、护法所宣说的(属于密宗羯磨部即事业部)。
在密宗里,真言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用真言加持,从小的说,可以除我们的病、护身积福,大的可以消除我们的罪业,往生净土,能够相应成佛。由于念诵观修真言,是密教修行的主要方法,所以密宗往往自称为真言宗,或者称修行密宗的人为真言行者,密宗修行的教法为真言门、真言教,那么真言也有叫作密语即密言或密号。
有些人误会“密”字是密宗里的秘密就是不可与外人宣说、不能跟别人说,其实这个观念不算完全正确,而只是说对了一部分。
“不可与外人宣说”,因为佛陀说法必然是对机的,不可能一个法适合八万四千种众生,所以释迦佛和大日如来也说了种种法门,并用八万四千来比喻不同的法门适合不同的众生,因此“密”的意思是秘密,就是“不对机不能说”,犹如对小学生说大学的知识,小学生听不懂可能会误会,就会导致走错路,所以有这种秘密的意思的法就不能说。
但其实密宗所说的真正的“秘密”,就是“大日如来所证得的境界(即内证三摩地的法门)不是我们凡夫境界所能知道的”,是不可思议的,“思”即用心去想念,“议”即用说话表达义理,“不可思议”就是不可以用心思考或说话来议论,所以“思议”的意思就是,密宗里所说的道理、大日如来、一切佛的境界都是秘密,不单是密宗里面说一切佛的境界是秘密。实质上,佛教是不分宗派的,释迦佛是因人而设立各法,只不过密宗比较强调此种思想,其实一切佛或菩萨的内证境界都不是我们凡夫的心能思维到它的境界有多高,或说话能议论得到它的境界有多深,所以才说不可思议,秘密指的就是这个意思。简单来说,指的就是这个“密”字。
深入来说,就还有很多好详细的义理。所以不要误会密宗的“密”字是秘密不可宣说,一切的佛法都是用来救度众生的,为何不能宣说呢?有什么秘密呢?如果有秘密,那就是说要对机,不对机不可说,如果将秘密佛法收藏起来,禁止宣说,这就是外道、邪道,不是真正佛陀的本怀,不是真正佛陀的教导,佛法是施与一切众生的。
刚才为何提到大日如来?那是因为大日如来犹如太阳般在虚空之中普映一切的万物,每一样万物都能受到太阳的加被,怎么可能太阳只照一个地方,而不照其他地方?这是不可能的!犹如佛法一样,所以用大日如来作为譬喻密宗里的佛法,是普遍映照每个角落,犹如观世音菩萨所说的“普门”,“普”即“普遍、普及以遍于一切的空间”的意思,所以密宗怎么会有秘密的法收起来,而不教导人?佛陀希望将尽可能多的佛法去教导众生,特别是这些如此深奥的法门,只是众生的根器不能接受,不能短时间内学会佛陀的种种法门,所以才会有对机的这种说法而已。
真言也有叫作密语即密言或密号,由真言的念诵形式、功能、意义等方面来说的,有另一种称呼就是就是“陀罗尼(梵dhāraṇī)”,即总持的意思,根据陀罗尼的原意,“总”是总一切法、总合一切法、总摄一切法,“持”者,即摄持一切法不散失,持无量义也。所以持一条真言能成功,一法具足一切法,就是持这条真言能进入三摩地,能够证得与如来无分别的境界。佛陀根据众生各自的基情、根器,可以让拥有利根的众生,持一个真言时,一闻即悟,一刹那就可以顿悟、立地成佛,也可以让钝根的众生,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而后成佛,两种都正确,没有任何的冲突,所以密宗有“即身成佛”这种说法,就是以此为缘由。
所以一首陀罗尼、一个咒,即使我们平常很熟悉的《六字大明咒》,当我们持诵这个真言,也同样能根本成佛,不必执着,所以陀罗尼的意思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与真言是相通的,虽然陀罗尼与真言有各自的意思,现在两者的意义已经混淆了,但实质上是相同的。
也有个解释是“明”(梵videa),即“知识”的意思,有些在佛陀未出生的时候,民间已经一直有流传如婆罗门教的《四吠陀典》里,记载的很多咒,用以赞颂、歌咏,所以有些咒也能称为陀罗尼真言,但我们要学就要学佛陀的真言、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教证,真言是从佛菩萨禅定中发出来的秘密语,它已经与宇宙相通了,它知道宇宙的种种原理,由不同禅定的境界,来内证修行这个秘密的境界,去将宇宙奥妙的秘密放入每一种不同的真言当中,所以不同的真言有不同的功德、性能,可以帮助种种众生。
而每一种真言,也都相通其他的真言,如果不相通,如何说是总持呢?犹如一个全科毕业的医生,基本什么病、什么医学的学理,他都能明白,也能医治普通的疾病,但专科医生是专门对治一门病症、专门医治某个器官。其实在咒里说的也是某个意思,有一类咒是帮助一类众生,如天部是求世间的事业,菩萨部也有很多咒语,医我们的病、除灾、免祸等种种不同的功能,所以真言陀罗尼,“明”(梵videa)有“知识、智慧”的意思,也有“光明”的意思,所以在密宗里有很多明王,如现忿怒相的金刚力士来调伏种种刚强难化众生,即持真言之王谓之明王,所以不同的明王有祂特别威猛的禁咒,若你念诵这个咒,可以驱邪、降服一切难调难化刚强的众生或其他外道的妖魔鬼怪。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学咒、学真言,就要学我们佛教正正统统的咒,不要学其他邪法或禁咒,在《阿含经》中,释迦佛也说过,不要学习世间的外道咒术、邪咒,在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不正见里的所知根本障,如戒禁取见,就是不要守持邪戒、不正见戒,把它作为一种正确的见解,这会障碍我们的身心、慧命、圣道,同理,不要持外道的真言。密宗里面有说,八地菩萨能够自说本身的真言和心咒,因为八地菩萨已经到了不动地的境界,在菩萨的修为里来说,已经很高。即使如此,在市面坊间,有很多师父也有自己的心咒,也叫他们的弟子念诵他的心咒,但这不代表有心咒的师父就能证到八地菩萨的果位,因为我们凡夫无智慧,不是佛,现在末法时期,我们很难知道这个心咒的来源,就如刚才所说,佛菩萨的心咒境界,我们如何能测度呢?所以这点要小心注意,我们学佛,要学佛正统的佛经或者真正上师,他所传授的咒法,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心咒,而持诵真正的心咒,我们才能得到真言的功德。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是唐朝印度,开元三大士之一的善无畏与一行禅师一起翻译的,《入真言门住心品》非常重要,我们读经文、慢慢讲解、演绎,希望能把此经的微小意思表达出来,帮助大家了解何谓密宗的住心。如果大家跟我一起研究此经的时候,由于有些字可能不那么好认,所以最好也看着经文一起来。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结集经典的人,曾经他听说,有一天大日如来,在佛陀所加持高大无比的金刚法界宫殿,在此宫殿中,所有的手执金刚杵的护法金刚圣众都从四面八方来参加。
“如是我闻”即集结经典的人,他再重复说出来;“薄伽梵(梵Bhagavan)”,即世尊的意思,此处世尊是指大日如来;持即执持(梵dhara);金刚,即金刚杵(梵Vajra、 跋折罗)、金刚智杵、坚慧杵,是印度一种武器,在密宗里是一种法器,不要执着表面的相,金刚杵是表征如来智慧力的标识;持金刚者,即手执金刚杵的护法持金刚圣众/执持如来智印金刚杵的圣者(梵Vajradhara)。
他们是密宗的一类主要护法,有些已经解脱生死,证得了佛的果位,有些只是属于天部的护法,还未解脱生死,不过他们都有大悲心,为了护持佛法,而现出持金刚的相,这个相也表现了佛菩萨的一面,慈者予乐,悲者拔苦,慈即给予一切众生快乐,表现如来慈的一面,与佛菩萨的慈相对应;也表现佛菩萨悲的一面,就是拔苦,能够慑服、摧破一切烦恼,而拔苦的方法就不同于佛菩萨以大悲心来应验,可能是持金刚用愤怒相来示现,执持金刚杵去摧破一切烦恼、降魔,一说到魔,我们就很怕,就认为是外来的妖魔鬼怪,佛教说的是心性,最重要是我们的心魔,印证佛经,释迦如来说得很清楚,烦恼魔、死魔、五蕴魔、天魔,若我们的身不着魔,我们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五阴十魔的境界是我们真真正正要怕的魔,外魔反而不用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