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风雨故人来

前几天香江及濠江皆悬起风球,大雨倾盆而下,造成香江有多处地方山泥倾泻,而濠江则无恙。香江挂起八号风讯,而濠江则只是三号而矣。刮大风下大雨的那天晚上,从车下来,举步维艰,雨伞几被吹折,而衣裳早经湿透,为的是到外面吃一顿晚饭。

在风雨路上一边走,一边想起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之句。那晚和往时一样,走的仍是旧时走过的路,但心中却弥漫着旧路上与故人一起走着的往昔片段。

自我初闻佛法,到弘扬佛法的差不多二十年里,身边实在流逝了太多故人、太多故事;从这些人事当中,使我真正了悟佛陀在经书上透示的真智真慧。

暗淡了贪瞋光影,远去了名利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十宗分派,打破了自证山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一位位高僧的名姓。

好一句 “ 不求王母长生药,誓证大雄清净身。”此是一位法师在网上发表的诗句。我学佛三十年来,大菩提心从未退却,只是魔考重重,令修行人喘不过气!

长生药是一时快乐迷醉的决择,而清净身则是终极的究竟解脱,但凡夫总爱撷取长生之药,而放弃重复清净之身。

秦皇汉武今何在,成佛即身有几人!?

我知道道教的修为亦很高,可修成欲界天之果;而印度教及某些教派,其禅修内证更可至无色界之四空天。相对凡夫来说,此等修为已是相当厉害,未必是一世可以修成。

犹记黄龙禅师对吕纯阳祖师开示:“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祖即有所悟道:“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佛法的修为,用心下手处,非常重要,决定未来成就。凡夫由“有心用到无心处”,无心处相当于佛法以外的高修为境界。但应要谨记“无心犹隔一重关”,修至无心最高之境,便是无色界四空天之非想非非想处天。

释迦牟尼佛陀当日之外道亲教师,其定力足已到达无色界之顶,几可解脱生死,只差一线!这一重关便决定圣凡之分野,突破此关,生死立断,不受后有,证取缘觉极果——辟之迦佛陀及声闻极果,进入阿罗汉之圣位。

凡夫焉可无心无念,无心尚未解脱,有心更受永劫沉沦。有心无念,即是无心;为何无心即是有心?只因这个心仍有一个空无的觉念存在,用心于空无,便即是有心了,只不过此心是不着于有相而矣,但仍执着相对上之空无相。

若念从心起,止念不如制心;心是主因,念是客尘,与其客来相逐,不如早莫迎宾。法华宗的止观,小乘的五停心观法,大乘圆觉经所说的三摩砵底,毘波舍那,以及密法中的宝瓶气,九节佛风等气脉之法门等等,都是要将心气合一,以达无心及更高之解脱境地。

大日经金刚及胎藏两界曼荼罗之菩提萨埵修为,都是依止上师摩诃毘卢遮那如来的住心行门入手,以种菩提大道之正因。

《大佛顶首楞严经》有一句话为大菩萨开示正因之语:“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佛陀此句省心语,是旷劫修为之结晶,发之于言,语重心长。虽此句经文为很多修行人引用及称道,但必要是有修有证之过来人,方可顶戴世尊此句重要开示,铭刻于如来藏中,在漫长的菩萨修学路上,世世奉持。

凡夫又焉可无求?若一切有求,都是基于菩提心为出发点,此皆是修道正因,如上求正觉之境,下求化他之愿便是。但在真正无漏修为上仍是非究极也。只因仍有一菩提心之存在,若证得此等修为皆已是大菩萨之境界,已不可多得,功同十地,但仍须更放下向上求大菩提之一着,念而无念,真无心,无住,无作,无相,而又可于九界随流任运,此方是薄伽梵之修证。

六祖慧能大鉴禅师早有对门下入室弟子开示此境界矣,非是说通,而真直证如来之心通也。

大日如来开示其心法结晶于具大菩萨根性之行者:“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菩萨道的修学,非一世之事,而凡夫往往随顺本性习气之“穴等心”,很轻易便在菩提大道上退失了。

云何“穴等心”?

凡夫初发心时,决定受持菩提净戒,上求下化,勇猛非常。但日子过去,随缘即变,长久便失却坚忍不拔之初志,于戒中及修行上渐渐缺漏,犹如完好器皿,忽穿一穴,将过往辛勤所盛载之功德法水,一漏而尽,不能永存故,此名穴等心。是以修道不能急进,亦未可太放逸,迂回于两极,最终难了悟中道实相。

一切世间的有相有求,若非出于大菩提心,此皆非佛法正因,纵是善愿善求,未可得成解脱之位,更何况在修行道上忘失了最重要的大菩提心,纵修佛门佛法,是名魔业。

试问魔王有大菩提心否?但魔王却仍是修道之行者,只是所修非我佛正道。但却不要忘记一事,魔王具有足以阻害高层次正法修行人之大力量。是故反观天下,纵有大法力及神通者,未必一定是我佛正教之弟子。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