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子觉悟之后,自然会将觉悟到的真理教给他的弟子。王子决定以极端的苦行做大精进,所以就开始减食,直到每天吃一粒胡麻或一粒米为止,有时候甚至完全断食,这样经过了六年,王子的身体开始变得很瘦弱,本来金色的身体逐渐变为黑色,三十二种大人相也都慢慢失去。有一日,王子作无色禅观的时候,因为身体太虚弱而晕了过去,完全失去了知觉。当这个时候,刚好有一位牧童经过,知道王子绝食而晕了过去,于是他立刻挤出羊奶帮助王子苏醒过来。王子醒了之后,继续坐在树下用功,没过多久,忽然听到一班女孩子的歌声,她们唱到“琴的琴弦如果太紧,丝会断的,琴的琴弦如果太松呢,又弹奏不了悦耳的音乐。不松不紧,恰到好处,妙音佳成。”当王子听到“不松不紧,恰到好处,妙音佳成”这歌词的时候,他的心自然生起无比光明的觉受,他在心想,苦行绝对不是导致觉悟的途径,世人如果坚持苦行,而将生命的弦拉的太紧呢,不但无法使心力集中,而且会将证道的宝贵人身白白浪费。王子回想六年来所做的苦行,是过去的人所没有做过的,相信将来也不会有人出其左右。这种极端的苦行就向虚空打结一样,并没有他想要的东西,所以王子决定放弃这种毫无意义的修行方法。
悉达多王子在天亮之后,到附近的村落托钵乞食,吸取滋养。不久之后,三十二种大人相又逐渐出现,皮肤也恢复成金色。但是以憍陈如为首的五比丘呢就不以为然,他们仍然坚持,认为苦行才是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唯一方法。所以当王子放弃苦行,他们认为王子求道的心已经退转,所以贪舒服而堕落。这个时候他们期望王子有所成就就像拿集聚的露水洗脸一样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收拾起自己的衣钵,远离王子,到几百里外的鹿野苑去了。
优娄频螺附近,有一个叫做将军村的村落,村里面有一位长者,长者有一个女儿叫做善生。她曾经向大榕树许下一个愿,如果她有一个好的归宿,而且第一胎可以生一个男孩,她就会献上价值十万枚钱的供品,后来她的愿望果然达成了。于是她就决定在四月十五日那天带着供品去还愿。善生希望以转乳的方法得到味甘而营养丰富的乳粥作为供品,所以预先将1000头母牛放在树林里,然后将这1000头母牛挤出来的奶来喂养500头母牛,然后再将500头母牛挤出来的奶喂养250头母牛,如是次第减半,直到26头母牛挤出来的乳喂养8头母牛。在4月15的清晨,善生取得这8头母牛挤出来的乳,放在锅里面加上蜂蜜变成乳粥,然后放在价值10万枚钱币的金钵里面,顶在头上,带着侍女,一起来到大榕树下面。这个时候善生所准备的供品呢,正应了一切诸佛成道之日,必须接受一个价值10万枚钱币金钵的瑞应。善生走近榕树的时候,见到悉达多王子坐在榕树下面,身光遍照整棵树,又具足种种相好,所以就好欢喜。她将王子当做树神,以最虔诚的心俯身前进,献上金钵和以花熏过的香水,并且对王子礼拜说“祝您早日达成您的心愿,就好像我已经达成我的心愿一样。”善生起身之后随即离开,将价值10万枚钱币的金钵视同柳叶,望都不望一眼。
悉达多王子在凌晨的时候发了五个大梦,他心想今日一定要成佛。于是就携带着钵,来到尼连禅河边,在一个名叫善住的浴场洗浴。洗浴完后,就将河岸边乳粥搓成49个像汤圆那么大的小团,然后吃掉。王子吃了之后,气力充沛,身体焕发出光辉,就像八千金灯光照一样。所以,善生的福报是很大的。王子将金钵投入尼连河后说“如果今日我可以成佛,金钵你就逆流而上,停在中途,否则你就顺着流水去吧。”王子的话一讲完,金钵就开始移动,先横着水面到达河的中央,然后就像骑着一匹快马逆流而上,到了相距80只手肘的地方停止不动,然后顺着水的漩涡,沉到龙王的宫殿里面,停留在和过去贤劫三个佛所用的金钵并排在同一行列的最美的地方。龙王听到金钵的叮咚响声,就以偈去赞曰“昨日有一个佛出世,想不到今日又有一个佛出世。”龙王讲完之后,就现出高大的身体矗立在空中。原来每一个佛出世,龙王就涌出地面,以龙王现出地面的时间来讲呢,佛出佛没,对他来讲,就像昨日与今日这么短。
王子在岸边娑罗树林过了一日,到了日落的时候,他就走向菩提道场。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做吉祥的农夫,迎面而来,他见到王子的种种相好,知道王子是一位圣者,于是他请王子接受他八束青草的供养,王子接受青草供养之后,于是就去了菩提场。菩提道场在贤劫之初,同大地同时出现,它位于世界的中心。下至金轮,上至地面,完全都由金刚所造。因为贤劫千佛都在这里入金刚定,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做菩提道场,或者叫做金刚座。
王子首先在道场一个地方站立,刹那间前方的大地开始上升,仿佛到了有顶天,背后的大地也开始急速下降,仿佛到了无间地狱一样。王子知道这不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地方,于是又向右绕转向了另一个位置,但是情景都一模一样。无论他站在哪里位置,大地都向一个地方倾转。如此换了几个地方,只有到了菩提树的地方,大地才异常得平稳。王子心中就在想,这里大概就是三世诸佛成就无上菩提的位置。于是他将八束柔软的青草向地上一震,立刻自行铺成十四手肘宽狮子法座。王子就在法座之上面向东方坐下,发出好像金刚的誓言说,我如果不能证得无上菩提的大道,我宁愿在这个座位上粉身碎骨,绝对不会离开这个座位。
在夜深人静的夜晚,王子入了降魔定,放大光明。这些魔见到光明,就生起畏惧。魔王波旬派他的三个女儿到达王子的面前,以种种的媚态,去诱惑王子,希望破坏王子的道心。但是王子的心就好像湛然不动的清水一样,丝毫不为所动。魔王波旬看见王子的道心这么坚固,于是就更加害怕,派了80亿魔军来干扰。魔王到了菩提树下就喊:“悉达多,这个位置是我的,你快点离开,不然的话我就把你捉住,丢到海里去。”王子就回答:“魔王,你的恶愿是永远不会实现的,你的福力远远不如我,怎么能让我放弃成佛的愿望呢?“你在过去世中因为建过一座佛寺,受持过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供养辟支佛一钵的食物,而享受到今天的福报,成为第六天的天王。但是你的福力仅仅如此,无法动摇我一丝一毫的信念。魔王,我在三大阿僧祇劫中,供养了无量无数的诸佛,难以估计的菩萨、辟支佛、阿罗汉,以及发出无量清净的愿。今日的福德智慧因缘其实已经圆满了,今晚就是我示现成佛的时候,所以金刚宝座是属于我的。”魔王听完非常生气,就说:“悉达多,我过去做过布施,所以成为第六天的天王,这是实情,这个有你为证。你说你做过无量的布施,那么,谁又为你证明呢?”王子于是右手指向大地说:“大地可以为我证明。”王子的话刚刚讲完,大地出现六种震动,地神于是立刻从地下走出来说:“有这个大地以来,我一直就在这里,我可以为王子做证明。一切大地碎为微尘,我都可以数清,但是王子的广大功德我根本就无法计算。王子成佛的时节因缘已经到了。”地神讲完这些话就不见了,魔王这个时候忍住他的狂怒,于是麾动他的魔军将王子团团包围。前方,左方,右方啊,所有的部队长达十二由旬,后方的部队一直延伸到世界的尽头,呐喊的声隆隆不绝,几乎可以使大地震裂。这个时候,王子的心早已远离烦恼。大敌当前,他都不惊不怖,寂然地进入了慈心三昧。魔王见到这样的状况,于是就刮起一阵狂风,这个风势可以将一座大山吹出一条路,四方大小村庄化为微尘。但是王子有无比功德的威力,风势就大为减弱,当吹到王子身边的时候,竟然连王子的法衣的边缘都无法触动一点。魔王接着又使降大雨、下岩石、喷火吐烟、飞沙走石、雷雨交加、天昏地暗等招数,并从天上落出各种不同的兵器,发动猛烈攻势袭向王子,但是都不能将王子赶走。当兵器接近王子身边的时候,反而就变成一朵朵的鲜花,飘落到王子的身上。所有凶恶诅咒的声音都变成赞颂的歌。魔王这个时候就要气疯了,将身边带着的轮一掷飞向王子,口中大叫:“我要这个座位,赶紧离开!”这个轮有无比的威力,就是钢铁的大柱都被击得粉碎,但是当这个轮盘到达王子头顶的时候,反而化作一把无比庄严的宝盖停在空中。魔王同魔军见到,傲慢的心一时都被摧毁,纷纷惊到向四方逃走。
王子降服了魔军之后,内心就更加澄净,就像无风浪的池水一样,自然证到四禅定,王子在定中一心思惟真实义。到了夜晚的中段,得到了知道过去一切世一切生的宿命神通,之后又得到知道一切众生生死来去的天眼通。到了夜晚后半夜,王子就将十二因缘,依着顺逆的次序加以观察,立时一万个大世界,起十二种震动得到漏尽通。到了东方发白,黎明拂晓,就证得殊胜智慧而成佛了。于是王子这个时候就被尊称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调御丈夫、无上士、天人师、佛、世尊,这就是如来的十号。以上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道的经过。
众生无始以来皆由一念不觉,沉沦于生死苦海,做了五欲(财色名食睡)的奴隶,留恋三界(凡夫生死的世界)而流连忘返;因此,具有圆满智慧的大觉者-佛陀,发起了大慈大悲的誓愿,永远不断化身于有情世界,救拔及开导有缘众生,使他们能消除一切苦恼,得到绝对真正的快乐,踏上修行道路而证得与大觉者一样的圆满智慧。
“佛陀”两字,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其意思为“觉者”(觉即是不迷惑),觉有觉察及觉悟的两种意义。我们平常的身体,大多数的时候都受着不正确心态的支配而去做恶事,习以为常而不自知,这些不正的心态主要有贪心、憎恨心、愚痴心、轻慢心及疑惑心等等;具有智慧的修行者,就能够时时刻刻觉察出自己的这些不正心态而极力加以修正,不让它们支配自己的身体而去做恶事,这就是所谓修行亦即是觉察之意。
除了不正确的心态外,我们还有很多不正确的见解,比如执着这个身体为实有而不变,其实这个身体若用化学方法分析,只是众多元素(氢、氧、钙、铁、鏻、锌)等等元素聚集在一起的组合,这些组成身体的元素,每时每刻都在生灭变化,这个道理就是所谓“无常”,万事万物是没有不变的常态,但为什么我们却不能察觉出来,却反而偏要执着这个肉体为我,尽量在自己有生之年为这个“我”而去争取应该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为这个我的享乐而沉醉于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中,这个道理就是所谓“无明”,无明是不能够真正彻底明白万事万物的真实相,所以便很容易对各种事物妄加判断而产生邪见,再加上种种不正确心态的支配下便做出很多恶事,结果招致未来的苦报,轮转于六道之中而循环不息。
所谓觉悟,就是一个修行者能真真正正彻底体会及明白宇宙同人生的真实相,不再被世间幻有的假象迷惑,亦不会像以前再受这些不正确心态及见解的支配而去作恶业;当修行者的心完全被净化,犹如一面一尘不染的巨大光明镜,无物不照,无事不鉴,但光明的心镜没有因为外界物象动而动,只是物来影现,事去境亡,不存丝毫的执着,(对一切事物的执着名为法执)连自己是镜的观念亦不存在(对自己的执着名我执),此即是觉悟者的境界;真正解脱生死的觉悟者分为三个层次,就是阿罗汉、辟支迦佛、菩萨和佛陀。
阿罗汉及辟支迦佛为小觉,因为他们虽然去除了“我”的执着,但对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仍有很多不明白,还有“法执”存在,仍需努力修行以开启智慧,破除迷惑;菩萨为中级的觉者,智慧比阿罗汉及辟支迦佛已高出很多,但对于宇宙人生的真实相仍然还未能完全了
解透彻,仍存有部份的法执;至于佛陀则是真真正正的大觉者,完全彻底明白宇宙从何而来,人生从何而有,具有分析及解决一切世间及出世间事事物物的大智慧,若用科学的观点来解析佛陀,佛陀就是一股不受时间及空间控制,过去没有开始,未来必没有终结,且具有大
慈悲及大智慧的超时空力量。
股力量在宇宙未生之前已存在,亦可说与宇宙同体,遍覆宇宙中的每点时间空间,犹如空气或电一样,没有一定的形体及相状;这股力量,就是所谓佛陀的“法身”。法身者,从证悟宇宙人生一切法而生之身,与万事万物平等同体之身,这股力量够任意转化成物质,
亦可由物质转回能量,达到质能互变;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降生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陀,就是这股力量的其中一个化现。
释迦牟尼佛陀是慈悲与智慧之化身,他垂迹于娑婆世界,降生于秽土成佛,就是祂大慈大悲精神的表现。《央掘魔罗经》卷四:“如来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云何当有若无常若疾病,如来常住无边之身,我今当复广说有根本,有因有缘,一切佛一切因,悉皆不乐生此世界,以此众生不可治故,以是义故,我于此世界治不可治众生,数数舍身,故不生身。”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八品》:“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渡脱。”这个经文里讲的阎浮众生,就是指我们这个世界的有情生命,由于我们的恶习特别重,亦容易迷失,故此佛陀及菩萨才化身示现种种事迹,借以诱导及教化我们,使归于正道。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诸佛菩萨,具足慈悲、智慧、福德及无边之神通法力,堪能为一切众生作大依怙,大福田。《无量义经 德行品》:“菩萨是诸众生真善知识,是诸众生大良福田,是诸众生不请之师,是诸众生安隐乐处,救处护处大依止处,处处为众生作大导师,能为生盲而作眼目,聋劓哑者作身鼻舌,诸根毁缺能令具足,真狂荒乱作大正念,船师大船师,运载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医王大医王,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调御大调御,师子勇猛威伏众兽,难可沮坏。”
释迦牟尼佛陀,其实在过去久远劫前,早已成就佛道,证得无上正等的正真智慧,只因祂不舍恶浊世界众生,盼望一切流连于三界六道之有情,早日能踏上菩提大道,精进修持,解脱生死苦恼,同证与祂无异之圆满智慧,故此才不辞劳苦,千方百计地以种种方法,摄受
有情归依正道。释迦牟尼佛发心修行佛道,已是很久远之事,根据《大智度论》卷四,《俱舍论》卷十八等载,在三大阿僧祇劫前,有另一尊佛亦名释迦牟尼,此时我们的世尊释迦牟尼佛正修行到菩萨的果位,逢此古释迦牟尼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作佛,此是我们今日释迦牟尼佛世尊之最初发心。
《妙法莲华经 化城喻品》记载: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于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后均出家为沙弥,听闻《法华经》,遂皆成佛道,其第十王子即是释迦如来。又根据《大乘慈悲白莲华经》卷二及卷三也都记载,在往昔删提岚国无诤念王时,宝海梵志(梵志是修行、离欲,清净的道行叫宝海)有一子出家成道,号曰宝藏如来,其时宝海梵志劝王及王之千子与其他众多弟子发心。王等随之愿求清净佛国,其一千弟子与五位侍者愿求生浊恶世界,梵志最后亦发五百大愿,愿求浊恶世界去化度众生,即是释迦如来之前身,释迦如来后在此娑婆世界成佛,是为贤劫千佛中之第四佛。
释迦如来,愿力无边,在此娑婆世界及其他各度空间,分身百千万亿,祂一音说法各得其解,随类现身靡不周遍。《大方广佛华严经 如来名号品》:“诸佛子,如来于此娑婆世界,诸四天下,种种身、种种名、种种色相、种种修短、种种寿量、种种处所、种种诸根、种种生处、种种语业、种种观察、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或名师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或名最胜,或名导师,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诸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是不能再用人间的语言文字去形容了!祂们很多所发的大愿,都和地藏王大菩萨一样“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但亦有很多佛陀都是倒驾慈航的,如观世音菩萨,过去名“正法明如来”、是古佛的化身。文殊师利菩萨,过去名“龙种上尊王如来”,祂们都是古佛中之古佛;其他如须菩提尊者,乃“青龙陀佛”化身,舍利弗尊者,乃“金龙陀佛”再来,还有维摩诘居士是“金粟如来”应世,央掘摩罗为“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之化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我们要坚信诸佛菩萨的说话绝不虚妄,他们所说的一句一偈,就是我们解脱生死的津梁,度生死河岸的宝筏,依之修行,将来必当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