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乘根道果3

首先多谢大家收听密乘根道果的第二集。在这集里面,我们首先跟大家说下,白教藏密里面,大手印的四瑜伽法。大手印是白教里面最高的法门,其实手印的名称,在显教里面也有的,就是用十只手指,结出种种形状,就称为手印了,又称为印、印契、印相、契印等等的名称。在密教里面,手印是代表身口意三密的身密,也是诸佛菩萨法德的标志。佛菩萨手上面执持的法器也称为印或执印,譬如刀、枪、绢索、金刚杵、铃、莲花等等,但是如果真正堪称大手印,就一定经过密乘的第四灌顶所传授的大手印,如果不是呢就不可以称作大手印了。“大手印”在西藏的意思里面,就叫做“大手印口诀”。现在的译法,在“大”、“印”之中,里面加入一个“手”字,意思就是尊重佛典的意思。这个“手”字,是尊称佛的手,表示佛陀的如所有和尽所有,以及二无分别和空乐的智慧。“印”就表示佛的二无分别智,而这个智是最上,最重要而且最秘密,犹如国王的印玺一样,意思是一切轮回涅槃的法,全部都是一契合佛的如所有智,而且是没有一个法更加超越这个智慧之外的了。之所以称为口诀或者口授,就是简单、言简意赅地概括的意思,但是口诀或者口授是含有很深的义理,这样说法是便于我们修行者口诵心记,所以名之为全称“大手印口诀”。在大手印明点续里面说过:“手”是诸法空性智,“手”喻空智,凡所执持,悉为手之功能。凡所显现,即是空之妙用。“印”喻印记,决定义也。由空所显诸法,决定不出乎空。轮王勅令,自本法理,以印印之,谁能逾越。生死涅盘,本来是空,以觉觉之,莫非正智。“大”者,谓更无深光殊胜,有过于此。而综合诸法,惟此为最高无上,故名大手印。

这一段,说到大手印法的传承。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印度人的上师萨罗哈传给龙树菩萨,然后慢慢递经舍波黎、卢伊波、征吉波,慢慢就传至这个谛诺巴上师,我们知道,谛诺巴祖师是白教里很出名的,然后传到那洛巴上师。而另外有一支,就是卢伊波,去传陀黎迦波,然后安多啰波等等上师。譬如西藏噶派,开创人玛尔巴大师,即是密勒日巴上师的师父,三次去印度,由那洛巴祖师和麦哲巴祖师那里,得到大手印的传承。另外,阿底峡尊者,或者叫阿提莎尊者,也都宣说过大手印哲理,和瑜伽学之中的重要性。故此大手印虽然是藏传佛教噶派即白教的密法精髓,但是萨派(花教)、格鲁派(黄教),其实也有这个传承。

大手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实住大手印,第二种是空乐大手印,第三种是光明大手印。我们首先说下第一种:实住大手印。何为实住大手印呢?“实”就是真实的“实”,“住”就是住世的“住”。实住大手印,是通过研究经纶和名师的教导,能够明了真实的道理,依着自己所悟所解,而去修习善观,去调心,去和真实性相应,这个就名之为“实住大手印”,是依经教,依悟解而修的。换句话讲,大乘佛教所说的一行三昧和真如三昧就和实住大手印的道理是相当的。因为密教是以显教的般若经作为因乘,而密教的金刚乘就称为果乘。第二是所说到的空乐大手印。什么叫空乐大手印呢?空乐大手印是属于无上瑜伽密法,需要经过灌顶,修加行,经过专一,离戏,一味瑜伽的次第,而慢慢渐渐达到我们的心,到达空寂,而去生起空和乐不二这两种感受的禅定觉受。而在第四级灌顶之中(什么是第四级灌顶呢?在第一次讲座,大家再听回去我的录音带,就会有说到密法里面的第四级灌顶),经由上师指示加持,而慢慢了悟到我们的光明心性,知道我们的心光明,然后慢慢再修所谓的无修瑜伽,这个就是大手印的渐入法,是渐入的法门,而这里也必须以修炼气、脉和明点作为基础,适合于中下根器的人去修习这个空乐大手印法。第三是光明大手印。光明大手印主要是依上师的加持而获得顿悟,是顿悟法。贡噶上师曾经在恒河大手印直讲里面开示说过,他说:“最上之大手印,则并亦无须乎灌顶,但当恭敬礼拜承事亲近于其上师,或仅观上师微妙身相,即能立得证悟。”贡噶大师说过这段开示,而且说这种大手印,是大手印的最胜义心传,是真正的大手印。光明大手印是属于大手印的顿入法门,不是渐入,是顿入。修习的人要有上等的质素,遇到上等的上师,那师和徒相配合,就能够直传大手印来立见自己的光明本性。故此在这一门里面,光明大手印,其实实际得到传承和修习证悟的人是很少很少的。也有学者曾经说过:“空乐大手印,是依于三昧耶印、法手印、羯摩印等等这三种手印的方便,去发生大乐。”就是在这种乐里面,自己自证到当体即空的境界,故此所得到的果乘是不共之共的果乘。空乐大手印之所以异于光明大手印,和光明大手印不同,因为空乐是依喻而证智,而光明是依义而证智。“依喻证智”这个“喻”是比喻的“喻”,“依义证智”这个“义”就是义理的“义”。所以空乐是能表智,就比喻为光明。光明是所表智,故此称为光明。而空乐必须依三个手印,光明也可以由上师口授,不执能所,而能够得到加被,顿时能够显露,所以也认为光明大手印也有顿、渐两种分法。但是噶派开示大手印的时候,一般把大手印分为根大手印、道大手印和四瑜伽次第去入果的大手印。那我们接下来就详细说下,噶派刚才所说的根大手印、道大手印、四瑜伽次第而入果的大手印。

什么叫做根大手印呢?根大手印说的就是佛性,佛性是指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众生里面的觉悟本性,我们称之为本觉。这个觉悟本性,是原始本然的,是无染无瑕的,本质本始就是清净。但是虽然这么说,由于众生的无明,精神上的迷惑,虽然都具有潜质的佛性,但是还没被开发出来,甚至连怎么开悟的方法,我们众生都不知道。那这个能够导致开悟大手印的根,这个根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们讲根大手印,这个根就是佛性。如果我们用唯识宗的观点去讲,就是种子。随着根大手印的建立,修行人就会产生一些特质,什么特质呢?首先,就是如果这种大手印建立起来的话,随着对传承的上师、祖师的虔诚恭敬,会生起三种信心。第一,就是明净信心。“明白”的“明”,“清净”的“净”。何为明净信心?就是深信祖师、佛和菩萨和一切众生,都同样具有佛性。这种信心变得很坚固、牢固,而且明朗,心地也都开阔,开怀,这就是明净信心产生的象征和觉受。这个是对上师坚固不可破的信心,对佛菩萨不疑的信心,称为明净信心。第二种就是向往信心。向往信心,就是要明白自己也有成佛的种子,能够成就和一切祖师、佛菩萨一样的自性和特质之后,我们更加要努力精进,去得到这种成就,这个就是向往信心,就是向往佛菩萨的祖师德行,用自己修行佛性的本质慢慢一步步去成就,要具有这个信心,将来我能够修成和佛、菩萨、祖师一样,是很重要的。第三点,根大手印,是清净的信心。清净信心是和明净信心有不一样的地方的,这一点很重要。清净信心是要确认:开悟之后的经验并非只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偶然的状况,而是很多人都有这个开悟经验的,不是偶然在你或我身上才会出现的,其实实际上已经有很多的修行人着这些方法去脚踏实地勤修去证得果位。这种确信,就是所谓清净的信心。那根大手印的建立,是我们修道的行者,修道,修大手印之前,一定要确定的三种信心,是根大手印的内容。其实如果明确去讲呢,我们所说的四加行的内容,其实就是根大手印,明白吗?

那接着,我们说道大手印。道大手印是修行人知觉了佛性存在于每一个众生之后而付诸实际的修行,就名之为道大手印。道的程序,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不可以越等,记着这里要循序渐进地去修。首先我们修大手印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苦集灭道(苦集灭道,在以前的录音带里说过,已经说比较详细)。要知道苦集灭道,我们要发心离苦得乐,在这种出离心的基础之上,再发起菩提心,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个是和显宗共,不共之中共的基础。佛陀最初初转法轮,就是转这个四圣谛的法轮,那我们要对四圣谛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够知苦,然后才能够让我们发出出离心。有出离心,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发起上求下化的心,就是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有这个基础,有这个认识,甚至有这个证量,然后我们才可以开始修这个道大手印。道大手印一定要按部就班,就是修道的过程。发了菩提心之后,同时也修持金刚法门。而进入金刚法门,我们就必须要修四不共加行法和止观。我们修行人凭着四不共加行去积累修持金刚法门所需要的功德和智慧。所以根大手印是属于密宗预修的法门,预备预修的法门,大手印修持的内容其实说回去就是根大手印,就是刚才说到的四加行。而道大手印包括四不共加行和止观的禅定。什么叫四不共加行?皈依大礼拜,金刚萨埵法,献曼达,和上师相应法(如果在这盘录音带里可以说完的话,会再加说四不加行的内容,如果说不完,就会在下一盘录音带里说说这个四不共加行是皈依大礼拜、金刚萨埵、献曼达和上师相应)。道大手印里面有四不共加行和止观禅定,所谓止观禅定就是密宗所说的七支坐法,毗卢遮那如来的七支坐法。

第三种就是四瑜伽次第而进入果的手印(有三种,我只是重复说多一次)。那道大手印,刚才已经说了四不共加行和止观禅定的内容,而现在说到由瑜伽次第进入果大手印,就是四瑜伽次第入果大手印,这个才是正修的法。前面在根大手印建立了一个具足的信心,在道大手印正式修了四加行和七支坐法,然后再进入这个果大手印,这一步不是那么容易到达的。这个果大手印就是四瑜伽,四瑜伽就是专一瑜伽、离戏瑜伽、一味瑜伽和无修瑜伽,这四种瑜伽是修习大手印里逐级深入的四个层次,实际上就是藏传佛教修一切止观的阶梯。其实换句话来说,看清楚了,这就是藏传佛教修一切我们显宗所说的止观的阶梯。四瑜伽的修习方法,现在我跟着说。第一,专一瑜伽。专一瑜伽就是把我们的心系于一境,去修止观的“止”,止息我们的妄念。这属于四瑜伽的初级法门,那包括什么内容呢?简单去说大家容易明白一点,内容包括观想佛像,观想种子字,或者金刚念诵。在密宗里面也有明点法和宝瓶气这个范围。那专一瑜伽虽然是初级法门,但是循序渐进,慢慢我们定力也会由浅而入深,所以我们修行人要有坚韧不的内心,是要去克服困难的,去修专一瑜伽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对治杂念,由于我们妄念连续不断,在修专一瑜伽中我们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经验,然后慢慢你才会得到成功。第二点就是你要知道怎么才能得到妙观察智的生起。佛陀的妙观察智,妙观察智,意思就是说我们能够认知个体意识和宇宙意识是一元,即是无二元,不是相对,是一元,要慢慢地我们能够立即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因为大手印的思想体系是建立在妙观察智的基础之上,而只有修专一瑜伽功德圆满之后,才能够转入去修第二步的离戏瑜伽。包括离戏瑜伽,其余的三种瑜伽都是属于比较深的法门。我们修持专一瑜伽有阶段性的觉受,那专一瑜伽的第一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会产生静和明的觉受。“静”就是心地安静,一念不生,心如止水;“明”就是光明,不是肉眼见到发光,不是这些,是心中觉得智慧产生,明明静静的光明,而不是见到外境幻想的那种光明,这种是妄境,不是这样,如果这样,是和专一瑜伽不相应的。但是,这种明静的感觉是不会长久的,也不会同时间出现,分别就在这里,那就是当有静的感觉的时候,不会有明的感觉,而感觉明的时候,也就不会平静。这个阶段表示我们修行人开悟成就的可能性。就如同远处有烟升起就可能有火,或者清晨早上在东方逐渐发白,表示太阳就要出现一样。那这个静相和这个明相是代表什么呢?代表觉悟的可能性。这个在我们修持的心性里面就是修专一瑜伽第一阶段的觉受。至于说到第二阶段,再进一级,我们修行人完全会安住在定境和喜悦之中,一个心的定境,慢慢慢慢由明静去转入第一阶段转入第二阶段,心慢慢越来越静,越来越禅定高,而得到内心那种喜悦。如果你到了第二阶段,任何念头和障碍在那个时候是没办法干扰的。第三阶段,再进一级,我们修行人就会感到光明。但这个光明不是第一阶段开悟时候的静光,清静的光,不是,是代表智慧的发展。记着,不要执着外相。而我们得到的这种光明,是代表一种智慧的发展。慢慢慢慢地你会觉得智慧增长了开发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智慧开始发展慢慢开发。那我们如果继续修持下去,光明在心中会不断越来越光,越来越增长,我们的光明越强,就代表我们有更敏锐的智慧,那在这个时候,神通就出现。神通就是特异功能,譬如很简单,看穿一面墙,看穿一道门,等等的物体,或者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但是修到这个时候有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要沾沾自喜,如果在专一瑜伽第三阶段出现沾沾自喜这种情况,你一执着,你就会执着色,或者执着相,就会堕入回去你自己的五蕴,被五蕴绑回这个境界,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产生首楞严经里面真正所说的五阴十魔。那你修到这里,你有看穿墙或看穿物体还有预知过去未来的能力,其实这些都是修行进步的征兆,这个征兆也代表了我们慢慢再逐步修下去,就有可能修成获取遍达三世的智慧。但是,记住这个不是真正的神通,只是一种觉受所出现感应的幻象。其实,那些你去了解到的外界的真实情况,是真的,不是虚幻的,譬如看穿一面墙,对面有什么东西之后,你离开这面墙过去对面看,真的是有这样一个东西,但不要执着这个境,在这个时候你执着这种东西,就会着魔,记住,这个不是真正的神通。如果在这个第三阶段,你把这个修持的境界作了圣解,即受群邪。楞严经上说过: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里要提一句,很重要,这个阶段。

接着我说专一瑜伽的训练方法。刚才有说到观想佛像,我们现在逐一讲修行的方法。第一步,观想佛像或者观想字。佛像庄严,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佛陀结印跏趺在莲花日月轮之上,披着,住于一个彩虹的圆光里,好像历历在我们眼前一样,很真实的,你用这个心去观想。一般观想佛像和修月轮观是相结合的。其实佛口象征一个月轮,在行者面前,大如指甲,上面有一个藏文的空字,但笔画细如毛发,这一轮的明月慢慢逐渐逐渐扩大到一尺,然后明朗清凉,光洁莹澈,很清凉很光洁很莹澈的这个月轮,那我们要注意把我们的念头注念去观想这个月轮,不要堕入昏沉里面。那久而久之,我们慢慢通过这个观想,这个深沉的禅定去集中在月轮那里,月轮就慢慢能够越看越明白,慢慢慢慢越来越见,越来越清楚显现。到这个时候我们再观想月轮,慢慢扩大到四尺,刚才一尺,现在四尺。这个形状如果越来越大我们把它想象到四尺,四尺就像一个薄饼一样,很薄的薄饼,但光明是白色的,悬浮在空中,而这个空字在月轮中间。慢慢地我们再深一层次观想月轮扩大到整个宇宙一样。我们初步如果可以用这一种观想,那当我们下座之后,我们也应该要观想月轮慢慢去缩小,好像初始一样,然后把月轮收归在我们自心里,这个就是完满次第。刚才是升起次第,升起一个境相,而圆满次第,是把月轮收回自心里面。那如果月轮观成之后,在定中里面我们只是见到光明朗彻,无边无际,这感觉是见不到自己的身心和世界的,这个觉受,如果这个月轮观修起,一入定里面,完全是光明,是很朗彻,无边无际的光明,处于光明里面,身心世界已经消融。那我们修行如果能够时常入这种定,照这个方法去修,我们就要护持它,不要让它失去。入这个定,观想月轮去把持摄持住我们的意念,我们当时的意念就很少妄念甚至不会打妄念,在这个境界我们就会见道明心了。如果你能够修到这个境界,没有妄念,见道明心,进入月轮观光明,身心世界莹澈,无人无物,见道明心,那其实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是进入了初地菩萨的果位。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在讲的方法好像很简单,就几句话,但是修的时候你要经历很多考验和境界。这里遇到的每个人的根器不同,千差万别,不可以用一盘录音带去说完每一个人在修专一瑜伽这个定里面所发生的境界。而这个发生的境界怎么处理呢?一定要依止一个真真正正修过这个瑜伽的上师,不是凭空讲的上师,要找一个有这种觉受的过来人,所谓欲知山下路,需问过来人,要在一个过来人的上师那里去了解这种境界。走过这条路,自然能回答告诉你,现在弟子修行的境界是到达专一瑜伽第几个层次,你修这个月轮观,你所观想的有什么错误,有什么对,他会告诉你。那慢慢地如果你继续修这个定,不失去的时候,见到光明的道心出现的时候,渐渐地你的杂念就会完全慢慢慢慢消失,在时常的入定之中光明朗彻无边无际,身心世界顿时消融,这就进入了初地菩萨的果位,然后依着这样一步一步修习,直至慢慢成佛。其他的道理就不需要再讲,是没有其他捷径能给你用的,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这个就是佛像的观想,月轮观,观佛像。

第二种金刚诵。金刚诵,是无上瑜伽修行人念气脉明点主要的方法。那就是我们观息,观我们的气息、心息,去念咒,或者观想和观修脉轮结合为一。金刚诵分,是起分和正分分开,那我们先从起分去修起。金刚诵起分,我们也叫做金刚数息法,是无上瑜伽的六妙门,好像天台宗智者大师所讲的止观六妙法门一样,分开数、随、止、观、还、净有六个阶段,要清楚这六个阶段,何为这六个阶段一定要讲明。数,数的阶段就是和显宗显教六妙门的数息是相同,天台宗在这里是一样的,没有分别。在我们安坐的时候,我们调息之后,我们专意去数呼吸,每一呼一吸,谓之一次,专心沿着每一个数去数,由一到二,乃至慢慢,数到二万一千六百个数,慢慢一二三四这样数下去数下去数下去,去数我们的呼吸,慢慢地越数就会越清楚我们的内外息出入息,慢慢慢慢就会越来越明息,就这样数下去。那我们初修习的人,每一天以修四座为限度。什么是四座?第一座,我们只数二十一次,第二座我们增加至三十六到七十二次,第三座比前面就再增加一点,可以数到一百零八次,而第四座就随我们的力气去多数。如果身体不舒服,或者自己没有得到一种轻安的感觉,你就下座,不要刻意去数。而这个数息慢慢数着数着,你的心念就会集中在息里面,而且也可以调到身体气脉,让我们的身体气机增强,可以消除很多病症。其实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可以做到这一步,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是身体的执着觉受有没有病,而是我们心念处于一个数里面,没有杂念,处于空明的境界。慢慢去数,如是者我们慢慢渐增,数息不要让我们的心向外,那修习纯熟之后呢,舍除我们去数的这个数目,我们修“除”,六字诀里面的第二个字诀:除。修除是什么意思?修除的时候,吸气的时候,观我们的气由鼻孔前面一尺到五尺远之外吸进来,用心去想,气经过我们的鼻、喉咙、心,然后到达肚脐的部位,然后下到会阴的部位,然后慢慢遍行到四肢,然后到全身。吸气的时候是这样做。那呼气的时候呢?我们观想我们的气再由鼻里面出去,出至鼻前一尺到五尺的地方,放回去。这样反复练习,直到明了我们的气息出入的远近长短。我们要知道,我们其实如果越做这个除的时候,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深入,我们会知道气什么时候出什么时候入,距离有多少,出入的长短,但我们的心是无念的。记住,在这个无念的境界中我们又会知道我们气息的出入长短,这个就是微妙,微妙的境界就在这里。那你如果能够修到这一种境界,我们就开始舍弃“除”字诀,继而修“止”字诀。“止”,止观的“止”。那修止呢,就首先要观我们的气,停在肚脐下面,即丹田那个位置差不多,而气渐渐遍于全身。这个步骤我们要让心和气相合,让自己寂然入定,慢慢入定,心气合一。在这个阶段要做到这样,寂然去入定。观这个止,如果我们慢慢纯熟之后呢,就能够心和气相合,入得了定。什么是心气相合呢?就是心和气是统一的,自己不觉得心在运作,也不觉得气在运作,而大家已经互相相合了,心地是寂然安住在定,很平和的定的境界之中。那如果我们修“止”成功了,然后我们进一步修“观”,“止”纯熟了之后,我们要修观。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