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士要对出家僧宝心存恭敬,不应分别哪位法师修行高?哪位修行低?必需平等护持尊僧重道。但至于受戒来说,则要寻觅一位清净僧宝作授戒师那才可得戒体,这点是相当重要的。
比如受八关斋戒,有不非时食一戒;所以授戒师必需也终身持这条戒法,那大家才既得戒体又如法,故而选择清净授戒师非常必要。
五戒一旦受了,从戒师处求得清净戒体,就切不可犯;一犯根本重罪,是不容易忏除还净的。小乘律部观点,杀盗淫妄若破,是不通忏悔;所以相当相当严重,故此方说护戒要如护明珠、如护眼目。
佛悯念我们难于守戒清净,所以在大乘的三藏里开许犯戒后可以藉拜忏得见相好而使罪业消除,再有机会从新得以受戒。
有些师兄说受了三皈五戒,但极有可能得不到皈依体。因为受三皈前,大家必要完全听懂传授法师讲解三皈意义;若有不明白地方,要向传授法师请求再开示明白,否则是得不到三皈的。
到正受三皈时,最重要是跟着传授法师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字字都要念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那才可获得三皈。
受了五戒或八关斋戒后,若发觉自己不能持好,容易有缺失而想舍戒,只要对着一个听得懂你意思的人,在他面前说你想舍去某一条戒甚或全部,那戒就自动给舍去了。
当然在出家法师前做舍戒仪式,先忏悔后舍戒,那更如理如法。有些师兄破根本戒后,比如邪淫,又去重新受戒;若不先忏悔还净,再受也不得戒的。
五戒当中,尤以不予取,即偷盗戒的戒相比较复杂;所以建议大家在受这条戒之前,必先了解清楚当中的基本戒相,什么情况下可开许?什么情况下要遮止?什么叫持戒?什么叫犯戒?
很多师兄正在做会计或岀纳工作,如果屡屡做假账、屡屡开出假发票,逃漏国家应缴税项触犯国法,那当然犯上及难持这偷盗戒了。
有位师兄说:佛教最高是空性,守戒也是一种执着;吃素吃肉我从不选择,这叫随缘不强求,心空放下不执就好。
他说这个境界也没有错,但问题若他未证空性,弄口头禅的话,这样做就反害自己了!
罪性本空,心空,罪当然无所依附;若心未空,吃一口肉就得一分罪,罪也附于心中,所以持戒是唯一最安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