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密要(四)

《华严经》讲到:菩萨「常在究竟寂灭彼岸,而示现处炽然烦恼。」菩萨其实已经解脱,但外在情况却和普通烦恼世人没分别,一样有生活上诸多问题,那如何分别正邪凡圣呢?

我举例:一个上师有病,杀生破戒吃肉,说为治病可开缘;另一上师则坚守不破,宁死不吃肉。后者是正,他的病,可视为考虑属于示现处炽然烦恼。

我再深入讲讲令大家更明白。已解脱菩萨示现有烦恼,有两类,就是自己心知肚明是什么情况和全不知情。心知肚明即是扮出来,根本没这回事;在某情况下为教化众生扮有烦恼,但众生方面不清楚真相。第二类肉体上有实质病苦,但菩萨不以为苦,反而藉此教化众生,心是清凉的。这类并不知自己原来已解脱生死。

那你会问:「为什么已解脱,但菩萨自己还不清楚呢?」

因为这是佛的旨意或那尊菩萨来人间受生前自己安排如此运作。佛的旨意,就是那尊菩萨以某尊佛为上师、为学习榜样,佛觉得那尊菩萨这次来人间用不知自己身份的方式学习,会更有利各方面上进及利众,所以就用这种形式安排,这也是菩萨入胎之谜另一种诠释。

刚才讲到第一类菩萨的烦恼,是扮出来,所谓示现有烦恼、有病苦,但不是真的。这类菩萨已自知宿命,知道自己是什么菩萨再来、已证什么果位、应当完成什么佛事等等。那这类菩萨,如果果位极高的话,比如等觉菩萨,过去旡尽债务已了清,构成烦恼病苦的种子也没有了,所以肉体上根本不会有因果或业障病。

但也有一类菩萨虽自知宿命,然仍有真实的病苦,因为过往生的债务仍没有完全清偿;虽证得一定的果位,比如一地、二地、三地等菩萨,在度人之余,亦一面了却自己债务。

所谓自知宿命,也有多种情况。可能那尊菩萨自出生后或经一番修练,获得宿命通;有时菩萨没有宿命通,是佛在禅定中或梦中对菩萨启示的。

无论修行人证得什么果位,他们烦恼疾苦是真是假,大家必需谨记,没有因为示现烦恼疾苦自己破毁或教导众生破毁如来戒律的道理,这便是邪知邪见,假的上师。

当然有例外,如杀一贼人救百人命,为救众生性命,菩萨开杀戒;这个用心是利众慈悲,而不是为自己私欲而行。又如为了安慰病人隐暪病情,道理一样。

我再举例:「食牠度牠」说法,在密宗非常流行。这法理是有,但我们不是莲师及其他大成就者,有那么高超法力及大功德,吹口气,或吃了众生肉,就能超度牠们往生浄土去。

我曾断言某师兄的上师是邪见。因为用反证法便明白,就算那位上师吃肉够功夫超度,他座下弟子根性参差,岂有教弟子食牠度牠视为常法。

《华严经》所讲的菩萨是已经解脱生死、了尽烦恼的圣者,很多菩萨们的烦恼疾苦是扮出来为了教化众生。相反现在很多修行人扮真菩萨、扮真圣人、扮真上师,招摇撞骗,迷惑众生;他们烦恼疾苦未了,是名副其实的存在,但令众生觉得他们身上所犮生的全部为佛菩萨示现而不疑,自己作业起病美其名代众生还债担业。

戒律,就是正与邪的分水岭,高下立判。不论菩萨以什么样的身份形式示现,特别是已证得不退转的菩萨,在人间只会教导众生遵循戒律而行,而绝没有自己常常破戒并宣说这样做是佛所教亦教导众生破戒修行都能得解脱的道理。初学佛的人往往对守戒意识不强、未知重要性,故而最易受所跟随学法的邪师所误导。

跟着下来,我们一同学习《佛说大乘十法经》的部份内容。在此经中,释迦牟尼佛开示什么叫做大菩萨的善巧方便秘密语言,并详细解释佛陀自身当世所遭遇的种种疾苦、被毁谤、攻击等,全部都是为教化众生的方便示现而并非真实;如果众生知道这些事情后而误认成佛后也要受种种因果业报,那就大错特错。

佛陀说:「善男子!我为愍后世故,行示此教。何以故?无有业报而对如来。」

这段开示已经十分清楚说明了如来所受的种种因果业报为方便教化众生之说。「无有业报而对如来」,这一句就是最关键的话,如来的业报已经全部了结了。所以对应开篇所引的《华严经》文句:菩萨「常在究竟寂灭彼岸,而示现处炽然烦恼。」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一同深入经文,用心来领受佛陀所赐给我们的无上妙法吧!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善巧秘密语?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如来所说诸甚深经中秘密之教,彼不随说取何者是秘密之教。如来记诸声闻,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非如所说。」

佛语阿难:「吾患背痛不随说取,退老患朽败为我访觅,侍者不随说而取,汝目连往至耆婆医王所,取诸妙药,不应如说取。如来共诸外道尼揵子等,诤其诸伎,不应如说取。如来佉陀罗刺刺足者,是事不应如说而取,提婆达多是如来久远害者怨家,不应随说而取。如来入舍梨耶婆罗门村,空钵而出,不应如说而取。旃遮及孙陀利谤佛者,不应随说而取。须那国毘罗若婆罗门,请佛至已食麦,亦不应如说而取。」

尔时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云何记诸声闻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男子!吾记诸声闻得无上正真正道者,以有性故。」

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诸无漏声闻断诸有习烦恼,设有性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男子!吾今说喻。譬如灌顶转轮圣王有子,彼欲学一切技艺等事,然是中根复非利根,彼应后学是先学,应前学彼后学。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以此事故,可说非王子也?」

答曰:「不也!世尊!是善王子。」

「善男子!菩萨亦尔,已成就中根性故修道门,先除诸烦恼障,后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以此事故可说不成正觉?」

 答曰:「世尊!我不见有众生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罗门、人、天、阿修罗众中说言不成正觉者,除一阐提。」

佛言:「善男子!复听一喻。善男子!十地菩萨为断诸烦恼坐于道场?为不断?」

答曰:「世尊!以断故。」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以此,岂不成正觉?」

答曰:「世尊!此名为成。」

佛言:「善男子!此亦如是。」

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告阿难比丘:『吾患背痛。』?」

佛言:「善男子!吾愍念后世众生故说此言。金刚身诸佛尚患背痛,况其余者?然彼愚痴众生随教而取,彼既自坏,亦坏于他。『吾朽败老退患,为我访觅侍者。』善男子!我此言亦为后世所说,于我灭后,后世无弟子,故说沙门、婆罗门朽败老退患者,如是以侍者所加身故,彼以佛听故不生之意,为此故说如来朽败老退患耳。」

「世尊!云何,可取『汝目连,往至耆婆大医王所取药。』?」

「善男子!我此言亦为后世故说,吾诸声闻必须诸药,知佛听故而无有乏。为此事故如来所说。彼诸愚痴众生如所说取,如来是患身,目连比丘往至耆婆所,而不礼拜及不生恭敬,速疾之意闻已,怱怱说其药。善男子!此亦说诸欲等患,证见法者尚忘,何况凡夫?」

「世尊!云何所取?『如来共诸外道尼干子等,诤其诸伎者。』我为后世众生故说此言,如来尚有怨家,况于我等?然彼愚痴众生如实说取,如来有怨家等。转轮圣王微善根故,尚无诸患,况如来也,成就诸功德藏,云何所取?佉陀罗刺刺如来足,如来亦说过去业报,如来尚受过去业报,况余凡夫?众生为是事故,为彼因彼缘故,示于恶业。为此义故,而示其业果报事。然彼愚痴众生,如实所取,佉陀罗刺刺如来足。」

「世尊!云何可取?『提婆达多是善知识,复是如来久远亲近是怨家者。』」

「善男子!若无提婆达多善知识者,不显如来诸佛功德。善男子!是以提婆达多善知识,共如来诤伎等道德,示怨家等事。然是显如来诸大智功德。善男子!若提婆达多承王教已,于大众中放护财大象,此象若往堪害如来,而如来力令降伏善调。尔时无量人众见彼象调伏已,生希有希有心,即归依三宝——所谓佛宝、法宝、僧宝——是名提婆达多善知识之相。然有愚痴之人如说而取,提婆达多者是如来怨家。如是五百世中现菩萨行,是提婆达多所示现者,显如来道德,然愚痴众生随教而取,提婆达多者是如来怨家害者,以是因缘,舍身堕阿鼻地狱、饿鬼、畜生之处。何以故?善男子!提婆达多者善集诸行,善集诸善根,以曾供养无量诸佛,于诸佛所种诸善根及大乘行,正学菩提、顺向菩提、不退于大菩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众生偏起恶故,于命终后堕阿鼻地狱、饿鬼、畜生之中历受诸苦。善男子!云何所取?『如来入舍梨耶婆罗门村。』善男子!我为愍后世故,行示此教。何以故?无有业报而对如来。然我护后世故,所有乞食比丘入聚落村邑城郭王都等,以薄福力故不得其食。彼尔时正忆于我:『是其佛世尊具足一切功德,空钵而出,何况我等微薄善根?我等以是故,心不应生退。』为此事故,如来入村空钵而出。然复所说言:『魔波旬治诸婆罗门令不给如来食。』不应随说而取。何以故?魔无如是神力堪障施如来食。尔时诸佛神力故,令魔处处治诸婆罗门及居士等,而如来无有过咎。为显彼众生故,如来示现此方便善巧等事。尔时如来及诸声闻,断食之后,魔及魔民并诸余天,观如来心:『是沙门瞿昙及诸声闻弟子为忧恼不?』彼日观如来及诸弟子,无有意恨忧恼心已,亦不高不下,如前后亦如是。尔时彼众中七千诸天子,以心欢喜,归依于佛。如来为彼善化说妙法,彼闻法已,于如来法中得法眼净。如是如来观后世事,佛无业报。」

「世尊!云何可取?『旃遮孙陀利等以木器置腹上而谤如来。』」

答曰:「善男子!如来无有业患果报。如来成就诸神通力,令旃遮孙陀利过无量恒河沙等世界,令安彼人。然是如来方便力故,示现业报诸谤等事。于我法中出家者,彼被虚谤,既闻谤已,而生忧愁疑悔。彼作如是说:『是如来成就一切诸白法,对面被谤,何况我等而不被谤?』彼尔时忍其诸谤,行清净梵行而不成退。旃遮孙陀利者,以恶业所牵,乃至梦中谤其如来,谤已舍身堕于恶趣。若如来知是可救者,便应救之。何以故?如来无有众生而是可舍者。」

「世尊!云何可取?『如来于修罗婆国毘兰若婆罗门所,请三月安居已,唯食其麦。』」

答曰:「如来知诸婆罗门居士等请已而不供养。如来知已,故往至彼。何以故?所有五百匹马者,如来并诸比丘众食麦,彼一切尽修菩萨行,亲近过去诸佛,是以值恶知识故造诸恶业,以此事生畜生中,彼五百马能调伏教者,名曰金刚藏菩萨,以愿力故生于彼处。是诸马者,以日藏菩萨所化发菩提心,为化彼故应生彼处。以彼调伏马师力故,彼一切诸马忆本宿命,而彼现其菩提心。善男子!如来愍彼五百马故,往至彼处调伏马师,麦者分半施佛,五百马所有麦亦分半施诸比丘。彼马师以马音声,令彼五百马,令能悔过及礼拜佛僧等。尔时彼三说后,彼诸马舍身已,生兜率陀天中,彼复生天中而供养如来。如来为彼善教化说法,闻法已即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五百马所调伏护者,如来亦记彼当成辟支佛,号曰善调伏心。然复,善男子!如来无慈不备、不常者。善男子!设使如来食土木瓦石等,无三千大千世界中,有如是味及如是上味,是诸土木瓦石等。何以故?如来得上妙味中之味,大人之相故。善男子!以此义故应如是知,如来一切诸食皆上妙味。善男子!阿难比丘生怜愍心,如来舍转轮王位,今既食麦。如来知阿难心已,施其一麦,故语阿难言:『汝知是何味?』彼食已生奇特异相,语我言:『世尊!我生王家长养,未曾甞如是上味。』以此上味力故,阿难比丘七日受上妙快乐,而不复食。善男子!以此义故,应如是知,如来无有诸业果报。若有众生净持诸戒,若沙门及婆罗门,不随本请奉施者,为彼众生说不虚故,如来示此业果报事。

「善男子!汝观如来诸身等法,是彼婆罗门请如来而不施设,如来亦说彼令不退转。然,善男子!所说彼五百比丘,如来记令不退者。复次,善男子!所有彼五百比丘,共如来夏坐安居中,有四十比丘,多念于欲结,静念彼若得美食者,欲想、欲觉便令炽盛,彼以恶食因缘故,欲想、欲觉亦微。既微已,彼七日七夜得阿罗汉果。

「善男子!若能如是解如来所说语者,彼名为正解。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名为善巧解如来秘密说教。」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