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五叶再来身

六祖惠能大师是古佛再现菩萨身度世。六祖一字不识而能悟道明心见性,教化众生,充分证明佛法是超离文字以外的真理。

我自己由于常常背诵惠能大师所传授的《无相颂》,从而开了智慧;希望你亦不要错过古佛度世的一番苦心。

我可以告诉大家,惠能大师在唐朝当日已修成佛经中所说的金刚不坏之身,水不能侵、火不能焚、刀剑不能伤,这就是金刚般若大智慧显化于外在的大力量。

惠能大师以父母所生血肉之身,刻苦精勤参修,得证了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内圣外王,至为罕有;在密教的观点来说,六祖惠能大师以菩萨身再一次即身成佛了!

般若智慧是无形无相的,人人本自具足,经过以修行为助缘的启发,就再重新显露出来。比如释迦牟尼佛通过禅定禅修再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禅定禅修就是启发佛性的助缘。

释迦牟尼佛在王子的那一生成道之前并没有学习过任何佛法,相反佛法是世尊成道后由心证而自然流露的。再如六祖惠能大师听金刚经开了大悟,再修行一段时间之后就能自然说法开导有缘。因为每个众生成佛之前发大心行菩萨道的漫长过程中,已曾经广学亿亿法门,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不通过这个过程就不能成佛,这个过程名为「破尘沙惑」。多如尘沙的法门有一天你慢慢学会掌握运用了、可以应用出来救度众生了,尘沙惑就破了。不是一次就完全破除,是学一法、破一惑,一步步破,智慧一步步向上增进。

因为自性具足万法,犹如一座宝山,只要有适当方法将它打开,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不过是将多生多世曾学习过的法门取出来运用,惠泽苍生。

那么如何取出来呢?我再举例:假设你今生一接触某个法门,你感觉好喜欢。这种喜欢的感觉是打从心底生的,不是一般普通的欢喜高兴感觉,是心底有难逢难遇甜丝丝的满足感,好想学好想研究。如果有这种感觉的话,证明你某个前生曾学习过这个法门,现在因缘会遇再次相逢了,所以心生极大的欢喜。至于此法门前生所学习的程度及修到什么层次,那就人人不同了。

如果前生学得高深,只要今生稍稍修习,犹如重新温习一样,亦不需要任何人加以指导,自己学习之后就十分容易驾轻就熟了,可随时随地随口说出这法门而正确无失,比前生或更进一步多所发挥,这就是取出的道理,从自己自性中取回来,说法时就可随心自然流露,轻而易举。

我要将这种感受讲出来,用浅白的语言令大家尽量明白多一点。六祖讲说通和心通,心中自然明悟一切法就是心通,心通必能从口说出来,所以叫说通。心通之后必能说通,这心通不只是能知众生心念那么简单,而是自心自然能通达佛法。这心通和五神通不同,有五通不一定能说法,但有这心通就有说法的条件。

所以就算能将地球放在掌中旋转、将太阳日光能暂时遮蔽、令江河湖海倒流、能知过去未来,这叫神通。有这神通的人,未必就能为众生解说正法且具足正见;相比之下现在就有数不尽的学佛人给一些小神通小魔术给迷住了,完全错认了以为某人有神通就等如有证量,以为他们眼前的人就是佛菩萨的化身。知道了这个道理之后,就要好好作检讨反省,急流勇退,不要再给这些小把戏迷惑住而浪费修行光阴及慧命了。

佛菩萨要教给一切众生的是「戒律」和「正见」,有了「戒律」和「正见」,就可过如理如法的修行生活,稳步于菩提大道之上,直至成佛。

佛法中的心法,有修为或有证量的人是不用看佛经就能自然领悟,自心自证的。一句佛经、一朵飞花,一块落叶,佛看菩萨看罗汉看个中道理深浅都各有不同,皆因各自证量不同。

什么是佛?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以一切众生都是佛;有佛的本性,就名为佛。在放生之时,慈悲心自然显露。慈悲是佛性中的一部份美德,所以在放生的当下,大家已立地成佛了,大家当下已成为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身。久而行之,功德圆满,当然究竟成佛了。

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即是将自己佛性时时显露出来的唯一方法,使佛性、使心地时时放光明,大家明白吗?

灵山衣钵到南能 一花五叶再来身

天地纵横留佛影 生生乘愿为苍生

 

庚寅己卯六祖惠能大师圣诞纪念日

文殊摩诘 亲笔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