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游三昧

俗世的人,在日常生活,看似神智清明,一切活动皆是随自己的心意而行,其实,他们只是机械地活着,对外缘作惯性的反应而已。

众生在行住坐卧之时,几乎所有时间都处于思潮起伏、心波汹涌的状态之中,心识紊乱,没有片刻安宁集中,不能把精神专注在当前的事务上,却常在他处胡思乱想。如是未觉醒的众生,就只好给外境、惯性和自己的浮动意念带动,如同木偶般浑浑噩噩的度日了。

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身语意活动,不为惯性所控制,清醒自觉,自由自主的生活呢?若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唯有依靠禅定的修习。

禅定有很多名称,它又名「止」、「三昧」、「静虑」和「瑜伽」,这些名称都道出了禅定的一些特性,勾画出禅定境界的轮廓。

「止」,就是妄念止息。在禅定中,纷乱散漫的意念静止了,心力不因紊乱的思潮耗损浪费,也不因任何的虚妄执着而起激动,因此,烦恼顿释,心境平静安泰没有波澜,处于轻安的状态之中,这就是止。

「三昧」就是极深的定境。由于妄想执着彻底止息,心力便极度充沛集中,一切超乎常人的体用,便能于此三昧定境中引发,使物能为心转,遂自己的意愿,更能利乐众生,灭苦除灾,度脱无数,这定境就是三昧了。

「静虑」就是在妄念止息的定境中探索思惟真理的意思。由于妄执的止息,阻碍真实智慧出现的屏障便消失了,因此,禅定者能凭其意愿,悟出宇宙一切法的本质及运行原理,出离愚痴,禅定能作如是用途,因此它又名静虑。

「瑜伽」就是与万法相应的意思。住于无妄想执着定境中之行者,心灵得到净化,烦恼止息,能住于无你我分别的境界,与一切法相应契合,融成一体,舍小我之跼龊系,得大我之圆融无碍,此境能从禅定而生,因此禅定又名瑜伽。

禅定就是有这样静与动的两面。静的一面是妄念止息,心力专注,集中备用;动的就是各种定中生起的大能与智慧。若于行住坐卧之间,皆能保持禅定的状态,便能了了分明,知道自己所作何事,为何如是动身发语,为何起如是思惟,这样,便从对身语意活动的监察注意,削弱了机械反应的操纵,开拓心识的自主动能,更能引发更大的心力,使自己得到更大的自由。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