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上师所教导的法门要逐步熟练,应将所学到的分开主次来修。可能每位弟子的修学主次并非一样,偶尔亦会相同。甲修的本尊法是虚空藏菩萨,而乙修的是萨陀波仑菩萨,丙或许是月光童子。
在金刚乘而言,选择上师所教导的一两个法门作为主修,即每天都要修过;而在显宗来说则要选择自己比较适合的经文来念诵,或许是每天拜忏亦可以。
至于次于其他主修法的法门,则按弟子个人的喜好或缘份而作副修。副修法门可伴随主修的每日修一次,或每数日方修一次。但有一点必需要记住,就是上师所教导的一切法门不可忘记,要轮流编排在副修的日程里作熟练,日后自有机会运用之。
在大乘的观点而言,菩萨要广习无量法门以利益众生,不舍一法而不学,即如善才童子五十三参是也。小乘阿罗汉要破见思二惑解脱生死,菩萨还要破尘沙惑及根本无明方可成佛。生生世世广学多闻,就可了悟多如尘沙的法门,方便拯拔苦海有情;无一众生不度,无一法而不学。
学法以后,要适时修炼,并适时拿出来运用熟练以收效益,利他自利,证明自己所学的真正能利益众生。能利益众生,便令自己对所学,对上师等更产生一个坚实不退之信心,形成一个善性循环。自己愈修愈好,愈帮人就愈有信心,法喜充满,形成一股向上不退之力。
其次要多看经典及多研究佛陀的教法。多看经典并不是叫大家多看后人撰述的佛书,而是直接看佛经原文。首先要看经文,不是看戒律,亦不是看论著。戒律只要守着暂时居士的三皈,五戒十善,好好地守持便可。经典原文若看不明可找一些后人的解释辅助研究,因为本师的教法精萃尽在经文当中。
研读一本印度佛教史,一本中国佛教史,要知佛法传承路线;进而再研究西藏佛教史、日本佛教史等。还要读一本佛学大纲,知道基本的法理所在。眼力不够、精神不好、没有时间,就放慢点一步一步去研究,最少你已经开始起步了,而不至于不愿意做。以现在的人学法来说,法已学的不少;但相对上在心法及教理上则不足,实践于现实生活中亦不够;应要在以上的两点下功夫。
上师在要研究,上师不在更要研究,上师只是辅助大家学习的一位善知识而已,要自己走路,不可全部依赖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