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是佛陀世尊他老人家所说的一部好重要好重要的经书来的。这部经呢,在末法时代呢,是将来在我们这世界第一部所消失的经典。因为这部经太重要了!这部经教我们修行的心怎样安住, 然后有好多种种的法门,释迦牟尼佛教我们,也讲到我们要守持的戒律。还有最重要这部经为甚么叫《大佛顶首楞严经》呢? 因为这部经最重要是里面所讲的楞严神咒, 楞严神咒是出家人做早课必修的咒文来的。楞严的意思解释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究竟坚固意思是说,没有一样东西在世间里可以破坏由修持楞严咒而得到的楞严禅定。而这个楞严禅定你得到之后呢, 你就永远安住于不动心里面,不受外界与你自己内心的烦恼所困扰,去骚扰。
证得这楞严禅定呢必须要修持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所以这部经叫楞严经。由于它有楞严神咒的存在, 亦是一部好重要的经典,正如刚才我所讲,里面讲出了佛陀教我们很多很多的法门。譬如二十五圆通、七处征心、八番辨见,还有今天我们要讲的四清净明诲。在楞严经里面抽出来,四种清净光明的教诲,释迦佛教我们四种清净光明的教诲,谓之四清净明诲。大家的讲义里是没有写四清净明诲这个题目,你可以写上四种清净光明的教诲。讲义只写了四种律仪,四种律行威仪,这四种是:断淫、断杀、断盗、断妄。亦是释迦牟尼佛世尊对他出家的弟子的谆谆教诲,那么如果我们在家居士也能学到,尽量守持呢?这一类人释迦佛在楞严经里说了,才是真真正正他的弟子。所以这四清净明诲,历来好多法师、好多人都讲过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能够尽量用浅白的语言解释给大家听,令大家容易能接受得到。
现在开始解释经文:第一、断淫。大家看一看经文,“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这一句呢,是释迦牟尼佛跟他的弟子——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所讲,每一部经典的开始都是“如是我闻”。佛陀涅槃后,由阿难尊者做纪录,这阿难尊者呢,就是佛陀十大弟子里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这一句是佛陀释迦牟尼佛世尊跟阿难讲“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他说怎样摄心呢?我叫做戒呢?云何摄心,戒是怎样摄心的呢? 然后世尊继续讲“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他说如果我们这个世界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个在六道空间轮回的法界, 如果这些众生的心不起淫心,这个淫呢,这个淫字的解释包括正淫与邪淫,我们在家居士来说呢可以有正淫,但对出家人来说呢连正淫都要断除,正与邪懂不懂得分? 正的意思就是说可以有夫妻的生活,但出家人呢连夫妻的生活都要断除,是非常之清净,这样释迦牟尼佛印证这个人真真正正地断离了爱欲,所以这个淫字呢解释为一切的淫,包括正与邪。
释迦佛讲这个世界的六道众生,如果众生的心不淫欲,就不会随着生死继续轮转, 相续连续循环。“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释迦佛跟阿难讲:"你现在修习禅定,三昧是梵音samadhi的译音,解释为正定,正确的禅定。他说你阿难修三昧、修禅定,想为了离开这世界上的尘劳,想解脱生死。但释迦佛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果,假如一个修行人淫心不断除是没办法解脱生死的。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他说如果一个众生修行禅定而不断淫, 一定的结果是落入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那么魔王,魔都随其修行有高低级之分,最上等做魔王中品;皇帝之下就是国家的子民;最下品就是那些魔女。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释迦佛说,这些魔王呢,他们个个都说他们成了无上道,那些魔王也有很多徒弟。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释迦佛说他灭度之后,末法之中,末法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期,很难学到佛法,学了也不是那么容易相信,相信之后也没那么容易修成正果,这就是末法时期。他说我们这个时期,很多这种魔民。炽盛呢,好像火一样烧一样,在我们这世界很多。我们今天见到很多佛教的师父,有些自称为无上道,成就了无上道,有些也可能披着如来的袈裟。但可能呢就应了释迦佛这一句经文,他是教众生广行贪淫,他是害众生,所以今日末法时期我们修行来说,一定要有一个择法眼,很清楚地分别正与邪,也不是一定。我在这里所讲的不是诋毁出家人,因为讲到这一句,在这末法时间不是一定穿起袈裟的就是真正的出家人,所以我们要小心!用佛陀的教理,佛陀教我们的心法来衡量,去判别。但不要用自己的思想意识去想这个是不是出家人,要看这个人的修持合不合符佛陀的戒律,如果这个人合符佛陀的戒律,那么他是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如果他不合符佛陀的戒律,他不足以能够作为我们的师父。但是,我们一样要尊敬他,不可以产生毁谤,只是敬而远之。所以这一点佛陀教我们要小心,这就是佛陀所讲末法时期我们所见到的现象。这些魔民会教众生广泛行淫,贪淫,我们在世界上也听过,有些宗教,教众生,教一些人入了教之后呢就会乱伦,是不是?就会乱搞男女关系,有没有听过这些宗教?有啦!这些宗教就应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这一句经文。我们细心想一下,有没有这些事?有啦!多的是!这些还是宗教,但他们会打着宗教的旗号。宗教基本的层面是善化社会人心,但这些宗教不是善化社会人心,是毒害众生,害众生,断众生的慧命,害众生的肉身。所以释迦佛好感慨!
“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这些魔王呢,自称为善知识,令众生堕落贪爱,执着。见,这个见是执着,执着种种不正确的见解、邪见,贪爱执着的邪见。爱亦可以解释为烦恼,我们内在的烦恼、贪心啦,嗔恨心啦、愚痴心啦、轻慢心啦,疑惑心啦。这些魔就会泼起我们内在心的本性,令我们去做一些恶业,轮转生死,亦会令我们兴起一些邪见,这个见就是邪见,执着我们的身体,守持不正确的戒律,这些见解令我们失却菩提的正觉之路,令我们不能最后成佛。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释迦佛跟阿难讲,将来我灭道之后,你教世人修三三摩地禅定,首先第一样东西呢,就是要断除内心的淫欲。就是过去如来先佛世尊,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是释迦牟尼佛以前的过去七佛,甚至很古远的古佛也有讲过这个断淫的教训。这样的教训就是今日所第一种要讲的,第一个决定一定要遵守的。决定,而且是清净离开污染的;明是光明;诲是教诲,就是断淫!为甚么刚才那一句讲,释迦佛说,叫阿难修三摩地首先要断心淫呢?因为我们任何的行为,做作任何事都是身口意三业,身体会做作善恶业,语言会讲好与不好的东西,思想会想一些善与恶的东西,那么所以我们发动我们的身体行为第一样是我们的心先起了个念头,如果我们的心没有起念头我们根本不会有种种的行为,是不是?首先你做一个事情,当然你的脑里要先想一个计划、一个思想,所以你要断淫,不是肉体那么简单。肉体是我们的心控制,首先将心的淫,这个淫念断除了,就能够肉体被解缚,不会心做了肉体的奴隶,被它营役了,而是肉体听回我们心的控制,做一些利益众生,救度众生的事。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释迦佛说,阿难呀,如果你不去断淫而修禅定,甚么禅定呢?外不乱为禅,内不乱为定。禅的意思是说外在种种的境界,刚才这本是楞严经来的,刚才所说的楞严大定,你修持楞严大定,外界一切种种境界,轻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所谓“稽首天中天,毫光遍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八风,可举例譬喻为外在影响你的心境界,人家赞你,骂你,褒你,贬你,诸如此类这些。好像风吹你,将你的心,境风吹识浪,将你的识田不停地泼,你的心就乱了。我们受外界环境影响,识田令我们困扰,这一点所以很重要。禅呢,你真正修持到禅回复你清净本来无染的面貌,外界的环境不会影响到你心,如果做到就是真正禅的境界。但是定者就是你内在的境界,外界不会扰乱你的身心。但在于你自己内在来讲,你有没有贪心呀?我问一下你,有没有嗔恨心呀?气人呀?你没有嗔恨心也有恚心,恚心呢,两个土字下面一个心,恚字怎么解呢?自己发自己脾气,自己烦燥!有时做错事,哎,我真的错了!很烦燥!为甚么我会这样做呢?我不这样做就不会这样了,我不这样做就不会这样了,这个就是自己气自己。如果人家对不住自己,你就对人家有个嗔恨心,即憎恨心。你有贪心啦,嗔恨心啦,愚痴心啦,不明白真理,迷惑造业。轻慢心:轻慢佛法,轻慢彼此学习的人,轻慢你身边一切的人。疑心:对于应该信的东西你不信,不信的东西,可能是一些错,迷信的东西,你就会奉为圭臬,你就会觉得这一东西你应该要做,但其实你是错了很多东西。所以真正的禅定是外在与内在的境界,外不乱为禅,内不乱为定,真真正正内外配合不影响你就是真正的禅定。所以释迦佛教阿难修禅定,你里面的淫心不除,浮呀浮的,怎修禅定我问你?是不是?如果一个人整天喜欢出去花天酒地,他的心会不会虚?心虚啦,回来见到太太,现在那么流行包二奶,是不是?回来看到那脸色,呀,看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心会虚,你内在会心虚。你可能在外貌外表骗了很多人,但在于你自己内心来说你是交代不了给自己的内心,你会虚,因为你做错了事。这就是一个很简单心的比喻,心已经动了,有这个念头在,所以断除了这个心淫,才不怕身体营役了我们的真心。所以禅定这东西如果修得成的话就非常之厉害!释迦佛说如果不能断淫,修这禅定就如蒸沙,修不成这禅定,如果你要断淫就如蒸沙,“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即是说用一些石,用一些石,我们把一些石想煮成饭行不行?蒸呀蒸呀蒸呀,蒸到这个地球毁灭,最多这些石子不烂,都是热沙,可能几千度高温,会不会变饭?不会变饭!为甚么?释迦佛用了这个譬如,何以故?为甚么呢?
“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根本这些蒸的沙不是饭的材料,是沙石,是不是?是沙石来的,怎会蒸沙会变成饭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会种瓜的种子得出豆的树来,这就是因果的道理。
释迦佛举这个譬如是想说甚么呢?“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释迦佛说,跟阿难讲,其实对后来教诫我们,或他的弟子讲,他说用我们这个淫欲身体想求正觉,无上如来正等正觉微妙的果实,纵得妙悟,皆是淫根。假如你能够修这个禅定,但是你行淫去修禅定,你会发出神通,你会有特异功能,你会有种种的能力。现在我们听到很多气功师,或者很多师父有特异功能,在佛经里我们叫五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这些种种的功能,我们只要真真正正修禅定,心清净,离开污染,那个心不被肉体驾缚,功能就会显现出来,在佛教里叫神通。但是如果你不断淫修禅定,一样会有神通,但是是邪力来的,发出来的是(邪力)。释迦佛就讲到这个问题,所以有些人跟师父,可能会拜偶像,也可能迷恋那些法力,迷恋那些功能,见到很多气功就有这些现象。要小心!可能一个气功师未必是一个佛教徒,他未必守持佛陀的戒律,可能有很高的功能来医好你的病,但可能是一时间的,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因果道理,这里有机会我会再解释,要拆开题目来讲,这里不想讲得太详细。那么你要分别一个现象,我们千万不要盲目拜有神力的人,有神通、有特异功能的人,一定要用德行去衡量他值不值得被你去学习呢?用佛陀的戒律去衡量,千万不要以为他有高深的法力,就有高深的德行,有高深的果位。果位、德行不可以用法力去断定。记住!所以佛陀在这里说了,如果你不修禅定,你有淫心,你想求佛的妙果,纵然你有得到微妙,好似相似觉悟,悟就是了解,其实都是淫根,淫欲的根本,是沙来的,你不要以为自己是饭,有些人修行走火入魔,以为他拿的是一砵饭,其实是沙来的。在于他眼里是饭,在于人眼是砵沙而已,在于佛陀眼里来看。如果这些众生不修,修禅定,但行淫的话,最后的果报是跌落三途。三途就是地狱、饿鬼,畜牲。会堕落三恶道!必不能出,很长的时间都不能解脱。
“如来涅槃,何路修证?”你不断淫,你又要修禅定。有一首诗,我记得出自一个转世的活佛,记得有一句讲这个最好了,你又要不负如来,又要不负卿。没办法的,做不到!甚么叫不负如来,不负卿呢?你又想修持出世间解脱的果,但你又贪恋美色,你又戒除不了的。当然这个是对出家人讲的,佛陀讲你又不要负如来,又不想负身边的太太,那怎么可能?即你不断淫心,又要修禅定,永远没办法!所以佛陀说如果是这样的人,如来涅槃,涅槃是甚么意思呀?涅者不生,槃者不灭,涅槃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你要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哪一条路你可以修行?证明到,印证到证得果呢?但相反,有甚么方法呢?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释迦佛说你必定首先要将淫欲的机缘,身的、心的、身体的、心念的,要完全俱断,两样都要断除。令你诱发淫欲的机缘这两样东西都能够断除,连断的本性都没有。这句怎么解释呢?譬如淫欲,我举例是一样东西来的,你要断除淫欲,谁断呀?是你断嘛!不是(别)人断嘛!你断除了淫欲之后,还有一个断心,是你自己断,而你自己断的断心都空了,才能证得佛果,明不明白?明不明白我这解释?淫欲是一种东西,你要断除它。但问题有能断,有所断。所断的既断,能断的也要忘记它,空了它,进入空境,断的本性都没了。在佛陀大觉的菩提你就有希望了。斯可希冀,这样就有希望了。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释迦佛说如果好似刚才我所演译说出来这段,即是释迦佛所讲断淫的说话,如果好似这样的说法就是佛所讲的,如果违背刚才所说的这些说话,这些明诲,这些道理,即波旬说。波旬是甚么呢?波旬是魔王!波旬是梵语,解释为魔王,损害众生身心的魔王。这个波旬意思是指外界的魔,精灵呀妖怪呀,但其实真正的魔是你的心魔。你的心魔不作崇,外界的魔怎可扰乱到你?很简单!我举一个例子,你讲到淫,现在澳门,香港很多,譬如在街上你会看到很多黄色的杂志,或者甚至录像带。如果你的心没有淫心,没有淫欲心去看,你不兴起这个心,小贩迫你买“喂,帮我买本,买本啦!行不行呀?行不行呀?”你会不会买?肯定你不会买!如果你遵守世尊这个这么清净的明诲。所以真正的魔呢,我告诉你,就是心魔!首先是你的心魔,如果你的心魔不动的话,他没办法sell到你的,卖不到给你。所以外魔和你心魔相应,如果你的心魔不动的话,刚才说的禅定,外不乱为禅,内不乱为定,你做到眼见色而不动心,你是外界的禅,定也不会对那本书相应的。听一切声音如风过树,见一切境界似云浮空。即意思说你听一切声音,犹如风吹过树一样,吹过就没了,你不会过后念头回想“哗,风吹过树(的声音)真好听,真好听!”一直走到家,念头仍然保持,这样的思想污染了你的识田。犹如你见到一本黄色杂志,虽然你现在已经离开了档口几百码,但杂志档仍然在你脑海里,这就是我们心的作用,心微妙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断除淫心,才能够将淫欲这个根本去除,所以魔这东西就是你的心魔,心魔不动,外魔引诱不了你,外内相配的时候就是真正佛陀所讲断淫的楞严的禅定。
接着我们说释迦佛所讲的第二个清净光明的教诲,就是断杀。这东西更重要,我觉得。“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其实如果大家明白了第一段经文之后,第二段呢,这部经文的措词及结构是比较通顺的,句句都好似好相同。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断淫和断杀,那些语句来来去去,这结构都差不多,你可以自己看一看。释迦佛对阿难说世界的天人、阿修罗、畜、傍生、饿鬼、地狱,这六道众生如果心不杀呢,就不会有生死。有淫我们有生死,有杀我们有生死。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阿难呀,你要修禅定,你要离开生死,但你杀心不除,跟淫一样,一样解脱不了生死。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刚才讲断淫那里呢,就会落魔道,如果不断杀呢,就会落神道。
“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帅,这个(粤语)读碎),下品当为地行罗剎。”释迦佛说如果你不断杀,最高的时候你所证到,死了之后的果位,因缘成熟,是有力量,很大power大力的鬼,是一些异类空间的众生;下一级的是飞行夜叉,夜叉是食血、食肉、食人的鬼怪来的。诸鬼帅,帅即是阿头,鬼中之王,鬼中的阿头,中品。下品是地行罗剎,下品那些呢是不能够飞天的,福报比较薄,不能够在空中飞,在地面行,但隐没在一些空间里,但这些会害人,这一类比较恶性。罗剎是专吃人血肉的鬼来的,是一种鬼来的。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一样,你看不看到经文的构造,所以你比较容易明白。这些鬼神又说有徒众,哗,真的不得了,断淫那些鬼神又一班(群的意思),断杀的鬼神又一班。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又如我们今日有机缘听到这部经,你有兴趣的,我们一定是宿植善根,有个很深厚的因缘才能听到如来那么多的经典。无论我演译得好不好,这一点不需要介意,我希望在你的识田里种下了关于这部经的意识、这个思想,将来你就有机会遇到更好的人对你解说这部经典,甚至在佛的面前出世而能够听到释迦佛,或者其他佛继续把这部经很详尽地解释给你听。
“诸鬼神等,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一样有这些鬼神,夜叉,罗剎在这世间里),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那些夜叉,罗剎这些鬼神呢,它教我们甚么呢?我们好(容)易印证到(他们),如果你跟一个师父,他是走火入魔的,可能是被一些罗剎、一些夜叉附身而你不知。因为你用肉眼怎知道?我们现在肉眼个个看着都是人来的,但当你天眼,当你修持到有天眼,打开你的慧眼,打开你法眼的时候,你就能看穿他。这位师父有没有被邪魔所附,能够看穿他的真相,不会被他蒙闭你,这就是智慧。你开了智慧,你就会明白这些鬼神,但有一点,你没这些眼没关系,佛陀教你佛法就是真真正正的慧眼法眼,能够择法眼,懂得选择甚么是对的,甚么是错的。如果他教你吃肉,这一点你不用想了,这位师父肯定有问题。除了密宗里一些大师父之外,其他一般讲吃肉,教你吃肉,很提倡,提倡吃肉的呢,这位师父一定有question mark,一定有问题存在,所以你一定要小心!为甚么呢?你听下经文就自然会明白。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释迦佛说,在释迦佛的时代,其实释迦佛准许弟子吃肉,因为弟子一时间戒不了肉,后来释迦佛再讲经的时候,譬如讲到《楞伽经》的时候,他叫弟子完全不能吃肉,因为太过执着于肉味了。初时,释迦佛利用神通力化现了五种净肉出来,以我神力化生,这些肉是没有命根的,是不是真的杀了它,是没有命,命根的意思即是说一个众生、一只猪、一只牛,你杀了它,神识离开了身体就有命根,它是没命根的,是我化现的。哪五种净肉呢?第一:不见杀,你看不到被杀的情况;第二种:不闻杀,听不到杀的时候的声音;第三种:不疑为我杀,不是我自己杀;第四种:自死,即一只鸟自己跌下来死的;第五种:鸟残,即一只小鸟跌下来了,鸟类分了它的尸体的肉,剩下没吃完的比丘可以吃。释迦佛在的时候有这些制定,但到后来释迦佛在《楞伽经》里禁止了,因为弟子耽着了肉味,但记住这些肉是没命根的。但为甚么释迦佛要化现这些没命根的肉出来呢?后面这一句就是注脚,一个解释。
“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释迦佛说汝婆罗门,意思即印度,印度分四种姓,最高级是婆罗门,是祭司,祭司类。祭司类,即意思说这里的婆罗门代表印度。印度地方很湿,沙石多,草菜生长不了。一个修行人不吃肉就是吃素,是不是?如果菜你都不吃,你可不可以生存?肯定不行。所以释迦佛,由于他大悲神力,用大悲神力加被,用他慈悲心幻现一些假肉出来,给他的弟子吃,令他们能修行。有些人就问了“喂,为什么释迦佛有神通,变菜出来也可以呀,干嘛要变肉?”如果佛陀不在世间道,用人化角度去行人的道路,他就不是佛陀了。如果能示现那么多神通,他就不用降生,不用舍弃王子的阶位,用神通掷几部经下来,你慢慢学已经足够了。为甚么他不化现一些菜呀?你明不明白为什么?因为如果地上,整个印度沙石又多,又蒸湿,突然嘭一声生长菜,违反常理!明不明白?(完全)违反常理,(完全)违反自然,众生是不会接受的。佛陀的神力是按众生的机缘令他们接受的角度,按他们的根基来教他们,所以佛陀会按他的机缘来做一些事情。这个就解释为甚么佛陀不变一些菜出来呢这个疑问,有些人有问过,问过这个问题。
“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释迦佛说“哎!奈何当我死了之后有些人在吃众生身上的血肉自称佛教徒。”释子就是佛教徒,包括出家在家。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剎,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释迦佛说:“你们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