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1日下午5:21
从韩国高丽大藏经研究所请回来的两片光盘,为专门研究大藏经之用。两片光盘已包含一套完整《高丽大藏经》及研究资料,并备有专门内文检索引擎,十分方便查证经文之用。
《再刻高丽藏》,又名《再雕高丽藏》、《高丽藏再雕本》、《高丽藏再刻本》、《再刻丽藏》、《丽藏》、《丽本》。高丽高宗为祈求佛佑,击退蒙古入侵而敕令雕印。始刻于高丽高宗二十三年(1236),完成于高宗三十八年(1251)。主持人为相国李奎极。刻藏的地点在江华岛(高宗迁都于此)。经版初藏于禅源寺,朝鲜太祖七年(1398)移存支天寺,次年再移海印寺(今韩国庆尚北道伽耶山海印寺),至今仍存。
《再刻高丽藏》是以《初刻高丽藏》为底本,《契丹藏》和《高丽续藏经》为补充和校本编成的。全藏总计六百三十九函(函号为”天”至”洞”),收经一千五百二十四部(据该藏目录,一说实际为一千五百十七部)六千五百八十九卷(据日本《缘山三大藏总目录》所说)。其结构为:(一)《开元释教录略出》所录入藏经,始《大般若经》,终《集诸经礼忏仪》,共一千零九十四部(较《略出》有增加)。(二)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至咸平二年(999)新译经,始《大乘庄严宝经》,终《大教王经》,共一百八十八部。(三)《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等著述,共五部。(四)《续开元录》所录入藏经,始《四十华严》,终《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共一百四十部。(五)《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佛名经》等着译,共五部。(六)北宋咸平三年(1000)以后新译经及拾遗编人,始《法印经》,终《一切经音义》,共九十二部。
《再刻高丽藏》为方册本。每面二十三行,每行十四字。
《再刻高丽藏》的总目名为《大藏目录》(上中下三卷),收入日本编的《法宝总目录》(第二册)。
《再刻高丽藏》今存。它是日本《缩刷藏》、《大正藏》所用的底本(日本东京增上寺藏本)。近年,韩国利用海印寺今存的八万一千余块经版(每块经版的正反面均刻有经文)予以重印,传行邻国。由于海印寺版已经后世补雕,故在收经方面与《大藏目录》所载略有出入。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的《高丽大藏经》(即《再刻高丽藏》)的影印本,共计收经一千五百十三部六千八百零五卷。分为四十八册。其中前四十二册为正藏,第四十三册至第四十七册为补遗,第四十八册为总目录、解题索引。由于《再刻高丽藏》校订严密,故学术界认为,它是汉文《大藏经》中最精审的一个版本。(以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