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密要(八)—大曼荼罗

布施的时候不要存有高傲心、我慢心,要下心含笑,感恩对方来成就自己,而并不是以为自己做了什么功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已经是佛。
又比如今日准备去放生,但是在路上遇到了乞丐,可能因为布施有事情耽误了放生的时间。这个时候如果你非常不高兴,对乞丐埋怨认为对方耽误自己时间去放生,说出不好的话,可能已经扣分,或许还没有明白修行的真义,。
放生究竟为了什么?为了救众生长养慈悲心,但是假使你埋怨,当下已经对众生有违此心行了。是否可将放生时间稍作调整,一切都更圆融圆满?对境都是修行,修行不是死板板的。
例如念经念佛念咒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去除你的贪瞋痴慢疑吗?去除你的烦恼吗?如果在生活当中,布施的当下已经舍去贪心,是不是更加积极呢?更加培养到你的慈悲心。很多人也不明白,这些要相辅相成,你逃到一个深山倒是清净了,可是你出了关以后,全部都打回原形。听起来这些道理好似很简单,但是可能很多人也不知道、不明白;可能这边念了十万、几十万的佛号或者佛咒,但是一到生活中,又和家人争执起来了,烦恼没有减少,得益就很少,每时每刻都是大曼荼罗的境界、都是给你加分的地方,一个个考验就是这样了,如果考不过就要再考。
修行是活泼泼的,不仅仅是躲在自己一个小空间中来修才是修行,少食啊、不倒单啊、念佛、读经啊等等,这样躲着清净以为才是修行,当然了,这肯定也是修行的一种形式,没有问题,只不过不应局限于此的认知,而将修行的真意分割开。比如一旦出关,回到生活中,就立刻打回原形,遇人遇境,贪瞋痴慢疑又起,有分别有对待就自然有生死。出关后面对的所有境界才是修心之时,要打成一片,在境界中磨练修心,何时何处也是在修行,心像水一样柔,任何利器伤害对水也无伤,常常观想一切的众生都是佛,慢慢就变成无一不是佛性、处处都是道场,处处也是大曼荼罗的境界。
有人说,我还是喜欢专修的空间和时间,这令我修行比较专心比较有成效,这就是根基的问题;你是什么根基就按照什么来修,这样修当然也是可以,按照自己现有的根基一步步再修上去。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