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受戒与持戒的问题

尝闻社会人士,慨叹佛教衰微,多由于僧尼未能精持戒律,不足以感发社会上的信仰。此言诚是,惜未探本。何以故?僧尼所以不精持戒律者,由于不明白戒律也。凡百善事,人不去行,多由不知。中山先生发明“行易知难”的学说,实为千古不磨的谠论。僧尼受戒时,无论五十三天或三十二天,其时间多为讲习规矩威仪所占去,讲戒时间很少,故对于《毗尼日用》、《四分律》、《菩萨戒本》,不过提示纲要,宣读一遍而已。纵有注重讲戒的教授阿阇黎,热心讲授,亦不过将根本大戒,抽象剖析,其他一切戒条,开遮持犯,概无裕余时间详细解释。而一般新戒子,日夜学习规矩礼节,已够力疲神昏,那有工夫静心谛听,详细研究。所以名为受戒,而实不知所受者为何戒?戒既不知,如何能持?这是末法时代人不持戒的最大原因。

 

这段文字是广化律师的师父——近代高僧律航法师的开示,谈到有关出家受戒与持戒的问题。

不少居士来问我,说想出家专修,了断尘缘;但我基本都先拦着他们,先告诉他们一定要考虑清楚,出家后能否持这几百条戒律?这绝对不是凭一时的热度或拍心口说我能持就可以了事的;这是一生的大事,必要认真谨慎对待。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