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书虽不是佛经,也不可代替佛经,但善书肯定是佛法。若一本善书,教人断恶修善,下世不堕三途,转生或人或天,这即是五乘佛法中的人天乘。即使是部虚构小说,若内容使人看后去恶从善,这小说也是佛法。能令众生开智慧、引导众生离苦得乐的,便是佛法,并不是一定要用佛教方式去演绎岀来的才叫做佛法。
同样道理,也并不是佛教当中才有佛菩萨的化身,佛菩萨也不一定必需化身为出家法师或在家居士;哪里有苦?就哪里有佛。天主教当中也有佛菩萨的化身,比如特里萨修女就是当中岀类拔萃的代表之一。佛从法生,所以佛即悲智的化现但无定相。善书没有佛经的标签,但其教人行善改恶,即是佛法,即是佛的化现。
众生真如自性,人人具足,个个不无,完全平等。但自性是真空无相,从真空中幻岀妙有,化现一切相。好比黄金,融化后再做成金杯、金碗、金碟金筷,各随其形,各有其用,但本性却不离金。又比如水,装入圆形器皿是圆,装入方形器皿为方;形虽万类,体性却是一如的。若执方弃圆,定性水在方中,实为愚痴。
世法本无绝对,万事万物都存在正反两面。一本善书,若大方向导人向善去恶归向佛法,虽然当中或许有错少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弘传这书功德还是很大的。若作者著述善书的发心是利益众生,虽则书中可能有错,也不致构成罪过。如一棵大树,只几条枝叶枯黄,树身壮实,却将它砍下绝了乘凉大用,岂非无智?!
一本描写历史人物的小说,虽然内容大部份于史有据,但为了吸引读者,当中可能会有作者对内容的加插渲染。但如果令读者看后更爱国爱民、更奉公守法,那不失为一本优良读物;即使某些内容虚构,也不失为一种方便施设;而不可因为书中有虚构成份而禁绝流通。因此书大方向及中心思想,导人爱国,向善除恶。
一本善书,倘若内容大方向教人行善修心,守戒敬佛,而当中说法并没有与戒律、三法印、四谛、十二因缘、四无量心、十波罗蜜等根本教法相违背,而只是某些说法于经无据,比如天堂人数减少,地狱人口激增,甚或地狱一日的时间与佛经所说不同。这些枝叶问题,绝对不足以作为禁止一本善书流通的原因及理据。
明末清初有本书叫做《西方确指》,讲述觉明妙行菩萨通过扶乩方法,度回菩萨八百年前有缘的八位弟子,引导他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故事;这书为印光大师所肯定加以赞扬流通。扶乩是道教或某些外道通灵问事的方法,与佛教无关。如果只是针对扶乩这行为非佛教,不看书的内容便非议及阻止流通,则过失甚大!
很多扶乩出来的书,多为灵鬼冒充仙佛出来说事,内容虽多不实,但总体大方向是度人向善。一般有善根的人看了这类书也会有所启发,改善自己日常生活行为品德,故而这类书有正面的意义。但另一方面,若我们赞扬流通这类书籍,等如支持外道;因某些外道的终极目标是教人求生他们虚构的天界,这就误了众生。
我已说过韦陀菩萨是古佛化身度众,但翻开现存汉文佛经,却找不到韦陀或韦驮菩萨的记载;难道佛经没有,就可推翻韦陀菩萨历代救人事迹从而叫所有佛寺不再供奉韦陀菩萨于山门吗?东晋竺道生法师,首度提倡一阐提人也可成佛,遭当时僧众排斥认为离经叛道。后《涅盘经》四十卷传译中土,得证大师所言非虚。
唐朝玄奘大师从印度请回657部佛经,耗尽生命凡19年,只译出经文75部;余下大篇幅的572部佛经,现可说全部遗失于地面,可能经过历史上的法难已被毁灭无存。我们可以推测或作一假说,或许韦陀菩萨的事迹因缘,就记载在这尚未译为汉文的572部经的其中一部。如上述竺道生法师的公案一样,是绝对有可能的。
几千年前,印度社会当然没现在如此复杂,自必佛经上没有记载的世法存在千千万万。即使佛陀在经中有作预言也只是少部份随机而说,怎能条分缕析一一说尽?这要靠我们自己融会贯通经意,用智慧来加以辨别正邪。如经中明言不能赌博,只聊聊数字言简意赅。是否经中没说有角子老虎机,大家就可去玩这赌博呢?
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推行各种善书的印刷流通, 包括:《寿康宝鉴》、《物犹如此》、《歧路指归》、《因果录》、《历史感应统纪》等等。当中比较着力推重《了凡四训》、《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汇编》,刚这三种书,印量已超于三百万册。印光大师高瞻远瞩,先以善书教化众生,使建立成佛前的人天基础。
印光大师印刷流通众多善书,基本上和佛教没直接关系,当中《太上感应篇》内容更贴近道教,被人斥为迷信屡遭抨击。这些善书虽不是佛经,但不能说它不是佛法;这完完全全是佛法中的人天善法,也是儒道两教伦理基础,导人行善息恶,依之而行,下世可保住人身或上升天界。试问连人都做不好有可能会成佛吗?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近代的四大高僧之一,又是公认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印祖大智慧推动善书救世这个弘法方向,绝对正确无误,可辅助佛经教化之功,补缺时弊而且收效神速,容易深入人心。我们跟从印祖这个弘法模式,对当今社会可说一样对机对治,皆因善书都能三根普被。
有人担心某些人看了善书就不看佛经,以善书为做人或修行蓝本。好的善书教人弃恶趋善,即使这样又有什么问题呢?如果按照善书所教修身齐家,人人不堕三恶道,那是件多么好的事情呀!人一切由前生因果业力推动,善书只是启发夙世善根的助缘;如果根在佛道,那是谁人也阻不了的,必从人天而趣向大小二乘。
不信佛的人比信佛的人多,作恶的人比行善的人多。依此而论,善书的印制应该比佛经等同数量或更多,这样才能普及各个阶层,教化接引一般士农工商和妇孺大众。善书基本没有佛经高深义理和艰深文字,自然较佛经容易理解及为人接受。对于普罗大众,一部因果感应故事的吸引力,绝对不下于一部殿堂级的佛经。
当一个人去派发善书送人的时候,由于心中喜乐,身上的电子、质子、微中子等能阶向上提高,振频也相应变快变活跃,光也相对更亮,从而也吸引宇宙中好的粒子相结合,形成对健康有利益的原子及份子为身体所吸收。所以为什么积极行善日久的人,身体就会日益健康,这是非常科学的,派一次善书就得益一次了。